第175章 某可以死,却不能社死!调重兵,捕项梁!(2 / 2)
所定。”
“若是独桓某自刎,却留诸位弟兄备受拷打,桓某不愿为也!”
“桓某斗胆求请,由桓某送诸位弟兄最后一程。”
王戊闻言赶忙上劝说:“太子,这不合律法!”
“这些刺客已犯重罪,理应交由臣严加拷打、细细审问,再黥、劓、斩左右趾、腰斩、枭首、剁为肉糜,同时将其亲眷连坐处死。”
“若是允这些刺客自刎,实乃违律之举,更难以震慑天下不臣!”
听到王戊这番话,桓楚心生绝望,也难免生出些许恐惧。
但扶苏却是温声道:“孤,最敬义士!”
“诸位义士并非不臣,只是被奸贼所惑而已。”
“当受极刑的理应是项梁那贼子,而非是诸位义士。”
“桓义士且送诸位义士上路吧。”
“日后父皇若有不满,孤一力担负,必不会让王上卿为难。”
桓楚心中感激之情更甚,却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拎着剑踉跄的走向马庆。
马庆泪如决堤,向扶苏姑蛹而去,连声哀求:“太子!某愿坦言!”
“无须拷问,某必将某所知的一切尽皆细细坦言,唯愿……啊!”
王戊有心留马庆一命,扶苏却已抬手制止。
等待马庆的,便只有桓楚手中利剑!
四肢尽断的冯涛倒是坦然,略略抬起脖子,冯涛强笑道:“桓兄,动作快点。”
桓楚强忍泪水,点头道:“太子的剑,很利!”
冯涛紧闭双眼,仰天悲呼:“若是重回月前,冯某必不允此诺!”
“冯某,少智啊!”
一剑一人,六剑六命!
当桓楚用扶苏的剑杀死了最后一名刺客,桓楚转身面向扶苏,轰然跪倒。
额头抵地,桓楚哽咽高呼:“桓楚,拜谢太子大义!”
“此生桓某受小人蒙蔽来刺太子,不义少智,却幸得太子恩重。”
“桓某有愧于太子!”
直起腰身,桓楚左手持剑横于脖颈,嘶声呐喊:“此恩此义,桓某来生必结草衔环以报!”剑过、血染。
桓楚一剑切开了自己半个脖颈,身体颓然坠地。
会稽郡大侠、项羽麾下大将,就此陨落!
史官双眼放光,竟是直接盘膝坐在肉酱上,奋笔疾书。
看着满地尸首,扶苏慨然轻叹:“厚葬诸位义士!”
李勋当即拱手,领卫士们迅速上前打扫尸首。
王戊终于忍耐不住,拱手肃声道:“启禀太子。”
“臣谏,即刻抓捕此贼所言的司马欣、项梁等贼,以免此二贼闻讯逃亡。”
“同时加派人手细细彻查协助这些贼子避开查验、抵近太子身侧的贼子。”
“桓楚等贼子或许确实是受人蒙蔽,但司马欣、项梁等贼却定是乱臣贼子,必当重惩,否则大秦律法不存,太子威严不存。”
“万望太子切莫再心生仁慈!”
扶苏沉声道:“王上卿所言,便是孤所欲!”
“诸位义士此来刺孤,其主使之徒便是项梁!”
没给王戊核查的机会,扶苏首先对罪魁祸首进行了盖棺定论。
无论暴露姓名那人是项梁,还是屈彻,亦或是昭云,只要此人暴露了姓名,哪怕此人只是被迫参与,为了不将抓捕名单扩大化,罪魁祸首也只能是此人!
扶苏目光看向群臣,声音加重:“楚上柱国项燕,真豪杰也!”
“纵是互为敌手,孤亦敬其忠义,父皇亦不害其子,而是容上柱国燕之子嗣于关中地繁衍生息。”“只可惜,楚上柱国燕只看重教导其长子,却忽视了对余下子嗣的教导,以至于虎父诞犬子。”“项梁此人曾于大秦故都栎阳公然弑杀老秦人,却毫无悔意,又越狱逃亡,更还由此对秦律心生不满。”
“其心唯有对秦之恨,而无半点义气,今竟是已无视天下人之安危、枉顾义士之义、不惜一切代价只为害秦。”
“不孝不义,不仁无耻,枉为人子!”
“如此贼子苟活于天下,实乃天下之害!”
“传孤令!”
“调卫兵一千入栎阳,捉拿司马欣入朝问罪!”
“调东海郡郡守庆携东海郡兵入会稽,捉拿项梁入朝问罪!”
孤本欲将全数精力用于整饬制度、完善规则、培养法吏,从根本上解决大秦的弊病,而无暇去理会这些贼子。
但这不代表孤心善可欺!
公然谋反行刺之后若是还能遁于天下间,秦律威严何存?!
一众重臣齐齐拱手,肃声高呼:“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