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朕闻征一夫矣,未闻苛待贵胄也!子婴不亡,则关中不乱!(2 / 2)

加入书签

能接受他攀着扶苏的高枝入朝为官。

所以魏咎会参加下一次吏试,堂堂正正的走进大秦朝堂。

而扶苏,也已为他留了一尊上卿之位!

群臣不知扶苏的打算,但听到扶苏此令却也松了口气,赶忙拱手:“陛下英明!”

扶苏继续说道:“水利、道路皆是国之大事,不可轻停,但却亦不可害民生息。”

“令!”

“未来三年内,徭役皆从本郡征,关中地亦然,以减徭役旅途之困。”

“每岁所征徭役总数不得超过始皇帝十年所征徭役的三成,以助万民生息。”

“除道路、水利、打造农具、转运税赋外,各郡县不得再以任何理由征募徭役。”

蒙毅满是担忧的说:“若如此,天下道路不知何时方才能竣工啊!”

扶苏温声道:“民已疲,朕尚壮!”

让天下万民休息几年吧。

朕还年轻,朕等得起!

事涉皇帝寿命,群臣哑口无言,只能拱手再呼:“陛下仁德!”

生怕扶苏说出更劲爆的命令,蒙毅主动谏言道:“启奏陛下。”

“如今大印流落于外,虽然陛下早已传诏天下,停用旧印。”

“然,陛下身为皇帝,岂能无印?”

“臣谏,遍寻美玉,再刻大印!”

哪怕实力弱小,只要能得到传国玉玺都敢偷偷自称一句朕,一改曾经的所有志向只想一统天下。哪怕实力强大,只要得不到传国玉玺心里就空落落的,不惜一切代价搜寻传国玉玺。

但,从来都不是传国玉玺赋予了皇帝尊崇,而是赢政赋予了传国玉玺尊崇!

这枚让后世无数人为之疯狂的传国玉玺,对于大秦君臣而言不过只是一枚赢政用了十一年的印玺而已。被抢走了?

再刻一个就是。

如果扶苏的功绩远胜赢政,那么能让后世人为之疯狂的就不再是赢政之玺,而是扶苏之玺!扶苏却摇了摇头:“父皇落印于禅让诏书,禅社稷与朕。”

“今父皇大印流落在外,实乃朕之失。”

“令匠人寻美玉,刻“秦二世印’暂做朕之大印。”

“朕必当夺回父皇大印,方才算不负父皇信重!”

蒙毅面露难色:“贼子李斯已携大印登船入海,随船者还有博士徐福,其人尤善远航,甚至能操舟寻得蓬莱仙岛。”

“郡守庆时至今日仍未传回贼子消息,臣忧,贼子李斯已远遁海外!”

扶苏却是笃定的说:“贼子李斯既然胆敢于父皇面前行大逆不道之举,其人所求必然甚大。”“相较于远遁海外,朕倒是以为贼子李斯正在寻其他贼子合谋,甚至是已寻得其他贼子臂助,随时都可能乱我大秦。”

“朕欲率漠南大营镇守函谷关。”

“若有贼子作乱,则朕即刻率军平乱、夺回父皇大印!”

群臣闻言皆惊,齐齐拱手:“兵事险恶,圣人不涉!”

“臣请陛下镇守咸阳,择大将率军为陛下平乱!”

扶苏笑道:“诸位爱卿切莫忘记,朕亦是将军,曾率军马踏头曼城,将匈奴逐至大漠之北!”“兵事险恶,朕如履平地。”

蒙毅、杨武等曾随扶苏北伐的臣子们不说话了。

王戊、赢潜等群臣却依旧焦声劝说:“关东事大、除贼事大,然咸阳更重!”

“臣再请陛下收回成令,镇守咸阳!”

扶苏目光转向赢子婴,温声笑问:“子婴可愿代朕镇守咸阳?”

赢子婴心头一凛,不知道这是扶苏的真心发问还是扶苏的敲打试探。

扶苏走向赢子婴,右手按住赢子婴的肩膀,声音诚恳:“父皇信重乃翁。”

“朕,亦信弟!”

“朕欲请弟代朕守咸阳,再请右相留朝臂助。”

“只不知,弟愿否助朕?”

这位原本在位仅只四十六天的末代秦王,在其短暂的政治生涯中爆发出了璀璨的光芒。

扶苏不认为赢子婴可谓雄主。

但遍观当今大秦皇室子弟,也就赢子婴还能一用。

赢子婴和姚贾互相监督、合力治政,即便关中地真的发生了大乱,也理应能坚持到扶苏率军回返。感受到扶苏浓郁到几乎不可能作伪的信任和诚恳,赢子婴轰然拱手,肃声道:“陛下以国士待臣,臣自当以国士报之。”

“子婴不亡,则关中不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