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国尉此策,实乃舞姬搔首!在座的诸位没有人比本将更懂打仗!(2 / 3)
万至十万兵马强攻寿春城尚未修葺完毕的破绽之处,昼夜不停,猛攻不休。”
“余下兵马兵分三路,一路西进夺安丰县,打通颍水、淮水、芍陂(陂:池塘)一线水路,令水师在淮水与芍陂之间来回巡逻,正面阻截项侯部的回援之路。”
“一路迅速东进夺取曲阳,并以曲阳为中心布置防线,截杀吴郡守所部援军。”
“再有一路从寿春城一路南下夺肥陵、居巢等城,锁死南方兵马驰援寿春城的路线。”
“三路兵马齐出,围点打援!”
手中木棍重重敲在寿春城上,阮凭的声音难掩亢奋:“如此,无须多久,敌军偏师便会被逐一歼灭,仅剩寿春城这一城之地还在负隅顽抗。”
“只要拖延到寿春城粮草告罄亦或是先登夺城。”
“此战,可定!”
赵佗当即驳斥:“寿春城内囤兵十五万!”
“敌若只派遣八至十万攻城,岂不是自寻死路?”
“阮将军此言,实妄言也!”
阮凭反问:“寿春城内囤兵十五万,所以呢?!”
“所以就能有十五万兵马登上城墙与敌军鏖战吗?!”
“城墙站的下吗?!”
阮凭一连三问,每一个问题都简单至极,但却问的赵佗哑口无言。
随后阮凭又一副施舍的样子道:“休要说本将妄言,本将已给了国尉几分体面。”
“就算是城墙站的下十五万兵马,又如何?”
“进攻的主动权始终在敌军手中,敌军来攻,自然可以有十五万兵马守护寿春城不失。”
“但若是敌军不攻,十五万兵马就只能傻站在城墙上眼巴巴的看着敌军!”
“本将甚至可以只留五万兵马强攻寿春城,再安扎假营以惑寿春守军,让寿春城以为我军有二十万大军“但实则我军主力早已去破八方之敌!”
阮凭声音再度加重:“十五万兵马囤于寿春城之中只守不攻。”
“本将已可视这十五万敌军为十五万死人!”
阮凭话音中的亢奋让众人都有些不适。
但阮凭话语中的信息却让赵佗等人都不得不沉吟思虑。
敌军有没有可能如阮凭一般围点打援?
答案是有可能,而且是很有可能!
赵佗面向阮凭拱手一礼,慨然赞叹:“不愧是阮翁仲之子、岭南大营副将!”
“阮将军所虑有理,是寡人疏忽了。”
旋即赵佗发问:“敢问阮将军可有良策?”
阮凭尽可能做出随意的样子道:“良策算不上,不过只是一条进可攻退可守的下策而已。”“由本将亲率本部兵马离开寿春城,在寿春城西南方向四十里的安丰县安营扎寨,与寿春城遥相呼应。“敌若攻寿春,则本将率本部兵马攻敌侧翼、解寿春之难。”
“敌若攻本将,则请国尉率本部兵马攻敌侧翼、解本将之难。”
“敌若不攻,本将亦会择机主动率军出击,攻敌不备。”
“如此,则敌不得不囤重兵于寿春,能用于攻打援军的兵力将少之又少。”
“倘若敌军依旧攻打援军,则可令多部援军合兵,破阻来援!”
阮凭的战术并不出彩,而只是一条守城战中常用的战术。
赵佗看向阮凭的目光却是变了几分神色:“阮将军愿率本部兵马离城扎营?”
赵佗不是没想过此策。
但赵佗更知道寿春城内并不是铁板一块!
赵佗、阮凭正在互相制衡,一旦赵佗或其麾下离城扎营,阮凭很可能会借兵力优势压迫赵佗,甚至是在关键时刻紧闭城门,坐视赵佗败亡。
在赵佗看来,阮凭理应也有这般担忧,必不会离开寿春、离开胡亥。
赵佗万万没想到,阮凭竟然主动提议由他率其本部兵马出城!
胡亥更是赶忙攥住了阮凭的袖子,焦声道:“爱卿莫要离朕!”
阮凭温声道:“臣忠于大秦、忠于陛下,必不会背离陛下。”
“臣此次出城也只是为陛下安危虑。”
“纵观当今朝中,冯相不曾领兵,国尉虽善军略但却是第一次指挥大军,唯有末将有指挥数万大军的经验。”
“末将并非不顾陛下安危,而是唯有末将率本部兵马出城,才能维护陛下安危啊!”
阮凭这番话很伤人,但阮凭这番话却也是实话。
冯去疾虽然懂军略,但却未曾带过兵。
赵佗虽然懂战术,但在灭百越之战中,赵佗只是中级将领,没资格指挥数万兵马。
遍观寿春城内,只有阮凭有指挥数万兵马进行大战的经验!!
胡亥心中犹豫挣扎不已,赵佗却已迫不及待的拱手赞道:“阮将军果真忠义!”
“阮将军放心,寡人亦非不信不义之辈。”
“一旦阮将军有危,寡人必会率军驰援!”
阮凭用力掰开了胡亥的手指,轰然拱手:“多谢国尉!”
旋即阮凭又向胡亥拱手一礼,沉声道:“陛下,珍重!”
话落,阮凭一甩披风,阔步走向衙外,朗声高呼:“传本将令!”
“全军集结!”
“出城!与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