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取五郡 复立楚,退一步海阔天空!杨端和:谁都别来抢军功!(2 / 2)

加入书签

事于郢矣!”

“越王无疆欣然,发兵奇袭无假关,却兵败身死,越国社稷由此分崩。”

“范某以为,将军大可暂且搁置北上攻秦之策,先行引兵转进西南,夺复雠、庞、长沙三邑之地,以这三邑之地、三邑之民为将军之根本。”

“虽然秦已拆除无假关,但无假关所在本就是易守难攻之地,将军可请都尉项羽率一支重兵戍守无假关,以此抵抗秦军来犯,居于长沙休养生息、迅速拥立楚王。”

“而后以楚王之名请苍梧郡归附,再假借伪国尉赵佗之名邀岭南三郡归附。”

听到范增给出的战略规划,项梁目露错愕。

但下一瞬,项梁眼中就爆发出一阵精光!

苍梧郡乃是楚国旧地,且距离咸阳辽远,苍梧万民依旧心向楚国,更是在此次项声西行征兵时纷纷主动来投。

项梁麾下多有岭南人士,项梁也完全可以用这些岭南人士和他自己的兵马打进岭南。

虽然范增给出的退路在战略防守层面比不上巴蜀地,但却更适合项梁!

范增手指重重点在无假关处,加重声音道:“如此,五郡之地便入将军之手。”

“而后数年,将军不求出征,只求积势,静看中原局势,据势而动。”

“即便将军此生再无寸功,亦已竞复楚大愿也!”

守!

死死的守!

只要项梁能拿下这五郡之地,即便项梁从今往后一事无成,项梁也是匡扶楚国社稷的立国功臣!待到项羽一代,完全可以再慢慢将楚国社稷转化成为项国社稷,与秦国并肩立足于天下之间!项梁激动的面向范增轰然拱手:“范先生此策,实乃良策!”

“梁悔不能早早得遇范先生矣!”

“范先生之策,梁愿尽纳,另欲拜先生为次将军,待到寻得楚国王室后裔,复立楚国社稷,梁必拜范先生为公!”

范增的自尊心得到了极大满足,笑意盈盈的双手扶起项梁后道:“将军以国士待吾,吾自当以国士报之!”

“往后之事,可待往后再言。”

“然战机却是稍纵即逝。”

“范某谏,既然强攻鄂城不下,那就放弃鄂城,同时放弃所有需要借助大江转运的辎重。”“轻车简行,全速南下,赶在秦军反应过来之前,奔赴无假关!”

听到要抛弃船上辎重,项梁很是心疼,更是心忧。

项梁没有根据地,也没有稳定的辎重补给,那些舫船上承载的就是项梁部未来一段时间能获得的所有粮草。

毫不夸张的说,那就是项梁部的生死线!

一旦主动切割掉那些战船,项梁部最多只能坚持一个月,而后就会面临断粮之忧。

届时,无须秦军来攻,项梁部便会自行溃散。

但再转头看向久攻不下、各色守城军械齐出的鄂城,项梁还是心一横,点头道:“次将所言,甚是!”“传本将令!”

“鸣金!”

“收兵!”

与此同时。

扶苏还在疾驰。

奔行途中,看着杨端和令斥候杀出重围送上的军报,扶苏嘴角不由得上翘起一个弧度:“即便面对敌军主力攻城,杨翁子依旧言说轻松,甚至反而请求朕莫要派遣援军?”

扶苏知道,杨端和特意上禀无须援军并不是在谦虚。

这位老将压根没有谦虚、谦让之类的美德可言,但凡杨端和觉得自己守不住了,绝对会一个时辰派一支斥候向扶苏求援。

杨端和单纯是怕有援军去和杨端和抢军功!

杨武美滋滋的策马凑到扶苏身侧道:“将军端和或许不善于立功。”

“然,将鄂城交给将军端和,陛下您放一万个心就是!”

扶苏朗声大笑:“朕本就深信杨翁子。”

“有杨将军此言,朕愈心安矣!”

“既然如此,便将鄂城交给杨翁子戍守。”

“传朕令!”

“令裨将军羊安率中军偏师东渡大江,在大江东侧布置防线。”

“令水师游弋于大江之上,掌控大江东侧水域。”

“令后将军彭越率后军留守鄂城东南侧六十里,扎硬寨。”

“余下各部追随朕一并西进雷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