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金灿灿的钱财留给穷人?造孽啊!高利贷皇帝第一人!(2 / 2)
齐国每年车载船装的往国中拉物资,齐地权贵商贾生活奢靡乐无边,有大把的时间和闲钱去发展个人爱好,哪个国家不眼馋?
但当战争来临时,齐国那些钱财又有何用?
反倒是从上到下都在竭力保全自己的利益,就算是将社稷拱手相让也不愿利益受损。
一个个都钻钱眼儿里去了!
且大秦和大唐真正面临的问题是粮食不够吃、布匹不够穿、生产力不够用!
商人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不能!
商人只会把低价的东西运到别处高价卖掉,自己赚取大把钱财,但于国而言,毫无用处!
就连叔孙通也斟酌着开口:“商贾重利轻义,贪财无耻,实非君子,而是小人。”
“陛下实乃圣王,理应重君子而轻小人,岂能倒悬之?”
商人没有家国观念,甚至没有民族文化观念,有利就是娘!!
纵观战国时代,出卖母国的商贾实在是数不胜数,太多商贾不以交易盈利,反倒是以出卖情报为主要收入来源。
为这群卑鄙小人减税、重用这些卑鄙小人?
就连叔孙通也没法为扶苏找补了!!
面对群臣驳斥,扶苏反倒是面露笑意。
万幸,言路未断!
扶苏没有直接回答群臣的质疑,而是继续诉说着自己的想法:“朕欲彻查天下商贾,择其中资财丰厚、善于商事者,由国朝出资五万钱助其行商,年息四万八千钱。”
见扶苏压根没理会他们的劝谏,蒙毅等重臣都有些急了。
往日的陛下分明颇能纳谏,怎的今日却如此一意孤行?
但就在群臣欲要高声劝谏之前,对数字极其敏感的韩仓突然高声道:“等等!”
“陛下您等等!”
“出借五万钱,年息四万八千钱?”
扶苏略略颔首,而后声音不自觉的低了些:“若是朝中无财,亦可用价值五万钱的字画、宝物助商贾行商。”
刘季终于回过神来,瞪圆了双眼:“臣早些年做无赖子时,出借钱财亦不过一本一利(年利率100%)而已。”
“陛下您出借钱财与商贾,非但要一本一利,更还连那本都没想给商贾?!”
“陛下您、您可真是……”刘季对扶苏伸出大拇指道:“难怪臣见陛下如此亲切!”
刘榷幽幽开口:“下官以为,还是下官见陛下更亲切些许。”
就算是在人吃人的北魏,国家规定的最高利率标准也不过是年利率100%而已,自北魏一直到明朝,超过年利率100%的就是高利贷,各朝或是不承认超出部分的利息,或是直接把放贷者打进大牢,可见扶苏拿出的这一利率标准有多可怕。
更离谱的是,扶苏连本金都没打算出,这已经不是高利贷了,这纯纯就是在抢劫!
就连刘季、刘榷等曾经的贼匪和无赖子都看不下去了。
他们当年也没扶苏这么狠啊!
蒙毅、赢子婴等方才还气愤填膺、撸着袖子要劝谏扶苏莫要太过优待商贾的臣子们更是僵在原地。还需要他们劝说扶苏不要太优待商贾吗?
扶苏压根就没把商贾当人看,纯是在当猪养啊!
扶苏略有些汗颜,却没有退缩沉声道:“朕并非一本一利,而是五万钱只取四万八千钱之利。”“朕知朕此举乃是对商贾的盘剥。”
“然,商贾之财本就是因盘剥臣民而来,朕将商贾之财收归国朝调配、减轻农人税赋,此亦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至于商贾之失?”
“朕以为,出借数年后,可予商贾上造之爵,以犒其劳。”
扶苏也知道,以皇帝的身份命令国朝向商人出借没有本钱的高利贷很丢人。
所以扶苏才没有开出100%的高利贷,而是推出了年利率仅98%的助商贷,那2%的利息就是扶苏给自己留下的最后一条遮羞布。
但如何用商人的钱和税赋来抵消农人的税赋,让天下农民的日子过的再好点却是他在大唐就开始思考的问题。
若非他早早来到了大秦,他将在职分田和永业田制度失效、大唐面临财政困境的贞观十一年正式于大唐推行今日所言的公廨钱制度来缓解财政困难,却因扰民过度而自行废止。
彼时的李世民完全可以选择加税加赋,就算是不加重税,哪怕只是把税赋提高到文景之治时的三十税一,也能完全解决大唐的财政缺口,甚至还能让李世民国库满满的大展拳脚。
税赋只是比肩文景之治而已,谁能说他收的税赋高?
但李世民却没有选择把压力交给万民,而是顶着臣民嗤嘲再次推出了修改过后不再扰民的公廨钱制。此举确实丢人,甚至可能遗臭万年。
但若是能以此策让天下农人少交些税赋、吃饱穿暖,朕便是将朕的脸面扔在地上给世人践踏。又何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