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割完左耳割右耳,战罢东北战西南!怎么到处都是秦军主力!(2 / 2)
人乃是秦将蒙恬的副将,率轻骑和战车自我大胡西南向东北包围回缩,长途奔袭千余里,包围圈却无半点松懈,此将极善包围、歼灭和扫荡。”
“如今此将率军出现在槽碾沟方向,或许已经利用槽碾沟附近的山地地形筑成包围埋伏,就等着我军钻进去了!”
在河南地之战时,蒙恬率主力从上郡进入河套北部攻打胡国主力,杨端和则是率领偏师从萧关进入河套南部扫荡残兵和散落的各个部落。
在曾被杨端和驱逐过的成格勒看来,杨端和理应是一名善于大范围奔袭扫荡和包围驱逐的将领。至于成格勒部为什么能逃过杨端和的扫荡?
那当然是因为成格勒的英明决断和胡人善于骑马的高机动性啊!
杨端和:对对对!本将就是特别擅长包围歼灭、长途奔袭和刮地扫荡,就这么传!
正说话间,又有斥候回返中军,高声上禀:“报!西方秦军约有两万,持“章’字将旗和“右将军’旗,多为骑士。”
“报!南方秦军约有五万,持“蒙’字将旗和「前将军’旗,多为骑士!”
胡国众将心头又是一沉。
“蒙’字将旗再现草原,毫无疑问,是那位夺取了他们繁衍生息数百年的河南地的将军蒙恬已经抵达战场!
他们于此战才知道秦军还有如此之多勇猛的将领。
但他们早就知道蒙恬有多勇猛!
冒顿当即发问:“诸位可知秦国有哪位章氏将军?”
胡国众将面面相觑,最终齐齐摇头。
胡亥之乱是章邯第一次踏足沙场,且章邯并没有出现在正面战场,而是在东部战场镇压动乱,即便是在秦国,章邯也是名声不显,更遑论是在胡国了。
冒顿深吸了一口气,沉声开口:“既然秦军已在西南方向构筑了埋伏,我军便不能自投罗网!”“如今西侧秦军兵力较寡,理应自西突围!”
“只要突围成功,吾等便能破开秦军的包围,逃出生天!”
愈发低落的士气和愈发困难的局势让冒顿不得不耐心解释了他的战略意图。
东北方向的刘季和十万铁骑让胡军根本提不起死战的斗志。
南方的蒙恬、西南方的杨端和更是早就在河南地之战向胡军展示了他们的悍勇,同时他们麾下的兵力也明显更多。
唯有西方的章邯是寂寂无名之辈,麾下兵力也更少很多。
冒顿就不信苍天如此厚爱秦国,在赐予秦国韩信、刘季、蒙恬、杨端和等一众大将之后,还要再赐予秦国更多更强的将军!
最弱的章邯,就是最佳的突围方向!
而后冒顿看向所有胡国将领,沉声开口:“此战,便是破局之战!”
“只要能破西侧秦军,吾等必能得脱!”
“单于卫队听令!”
“随吾破阵!”
“各部将士听令!”
“莫要辜负了左贤王为我军争取的时机,莫要错过黑夜赐予吾等的慧眼!”
“借助夜色遮蔽散阵游斗,先弱敌士气,在天亮之前结束纠缠,迅速越过敌军防线向西转进!”只要攻破西侧秦军就能得脱吗?
冒顿在战略层面的屡屡错判已经让很多胡国将领对冒顿的能力生出质疑。
但除了继续信任冒顿之外,他们又能如何?
一众胡国将领齐齐右拳砸心,正声高呼:“愿随单于死战!”
遥遥望见大片铁甲反射的光点距离自己越来越近,章邯不由得心生紧张。
章邯搞了一辈子土木工程,可谓土木工程领域的大宗师,但战争他却只经历过一次。
在章邯自己看来,他是此战所有秦军将领中最不善战的一员,敌军向他杀奔而来很可能也是因为敌军发现了他的无能。
但,既得皇帝信重,又见敌军杀奔而来,章邯岂能退缩?
章邯驱策战马上前,打起十二万分精神,竭尽所能的权衡思虑,而后肃声断喝:“前部向西转进百丈,右部向东南转进百丈,左部散阵,分列于前、右二部之后。”
“中部前进八十丈,列于前、右二部之间,下马持弩,列三番轮射阵!”
“听本将号令!”
章邯中部的五千骑士完全由秦军材官组成,乃是章邯麾下最为精锐的一支兵马。
听得章邯号令,五千秦军迅速下马,拿起了最为熟悉的秦弩,将锋锐的弩矢指向前方夜空。随着距离的拉近,夜空下的点点寒光渐渐构筑出胡骑的模样,章邯突然断喝:“标高三!漫射!”“放!”
很少有机会吃动物内脏、海鲜水产、牛奶鸡蛋的秦军基层士卒们夜视能力极差,直至现在依旧看不见那些披着夜幕的胡骑。
但当他们听到章邯的命令,却是毫不犹豫的扣动了手中扳机。
“哺蹦蹦~~”
弩弦之声炸响,催动一千六百根弩矢钻进夜空之中,如同无声无形的死神般坠向冒顿的方向。紧随其后的,便是连绵不断的箭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