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36章 阵痛与成效(1 / 1)

加入书签

十一月的寒风卷过红星轧钢厂的厂区,但”三产”公司车间里的气氛比室外还要冰冷。林凡推行的改革,在经历了最初半个月的蜜月期后,终于迎来了第一波猛烈的反扑。
这天清晨,林凡刚踏进公司大门,就感受到了一股异样的氛围。往常这个时候,车间里应该已经响起机器的轰鸣声,工人们也该各就各位开始一天的工作。可现在,几个老师傅正聚在车间门口抽烟,见他来了,只是懒洋洋地瞥了一眼,连招呼都没打。
”怎么回事?”林凡问迎面走来的生产科长。
科长苦着脸说:”林经理,今天好几个老师傅都说身体不舒服,要请假。可我看他们刚才还有说有笑的...”
林凡心里明白,这是有人在用软抵抗的方式表达不满。他不动声色地走进车间,果然看到好几台关键设备都停着,几个年轻工人在机器旁无所事事地站着。
”王师傅呢?”林凡问一个年轻工人。
”王师傅说腰疼,去医院了。”年轻人怯生生地回答,”他说这台机器只有他会调...”
就在这时,财务科的小张气喘吁吁地跑进来:”林经理,不好了!赵副厂长带着厂纪委的人来了,说要了解咱们公司最近的管理情况!”
林凡心里一沉,知道这是有人把状告到厂里去了。他整理了一下衣领,平静地说,”请他们到会议室。”
会议室里,赵副厂长板着脸,旁边坐着纪委的两位同志。见林凡进来,赵副厂长开门见山:”林凡同志,我们接到群众反映,说你们公司最近管理混乱,工人情绪很大啊!有好几个老工人都说要调走,这是怎么回事?”
林凡正要回答,车间主任老王突然推门进来,怒气冲冲地说,”林经理,这活我没法干了!张大山他们几个又在闹事,说新制度就是剥削工人,还煽动其他工人怠工!”
赵副厂长闻言,意味深长地看了林凡一眼:”看来问题很严重啊。林凡同志,改革要循序渐进,不能搞一刀切嘛!”
林凡不慌不忙地站起身:”赵副厂长,各位领导,请跟我到车间看看实际情况。”
他带着众人来到车间,指着停转的设备说:”今天有八位老师傅同时‘生病’,导致三条生产线停工。但是...”他话锋一转,对车间主任说,”把上个月和这个月的生产记录拿来看看。”
当两份记录摆在面前时,赵副厂长的脸色变了。数据显示,虽然今天停产,但本月总产量仍比上月同期增长5%,而成本却下降了8%。
”这怎么可能?”赵副厂长难以置信。
林凡解释道:”因为我们实行了绩效工资,大多数工人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虽然有个别人怠工,但其他工人的效率提升完全弥补了这个损失。”
就在这时,韩春明兴冲冲地跑进来:”林哥,好消息!咱们新研发的那个配件,机械厂那边很满意,又下了个加急订单!”
林凡点点头,转身对在场的工人们说:”大家都听到了,只要我们能把产品质量做好,把效率提上去,就不愁没有订单,不愁没有奖金!”
他让人把黑板抬到车间中央,亲自写上几组数字:”这是咱们公司这个月的利润预测,如果大家再加把劲,超额完成目标,我保证,奖金在这个基础上再上浮20%!”
人群中顿时响起一阵骚动。一个年轻工人激动地说:”林经理,我们班组愿意加班!”
”我们也是!”
看着工人们重新燃起的热情,林凡趁热打铁:”不过,我要强调一点:多劳多得,不劳不得。如果有人还想像以前那样混日子,那就别怪制度无情!”
他特意看了一眼躲在人群后面的张大山几人,那几个人顿时低下了头。
当天下午,那几位”生病”的老师傅都不约而同地”康复”了,默默地回到工作岗位。而赵副厂长一行人也悻悻离去。
下班时,林凡注意到一个细节:往常总是最先下班的张大山,今天竟然留在车间里,认真地跟着年轻工人学新设备的操作。
回到四合院,阎阜贵凑过来神秘兮兮地说:”林凡,今天厂里是不是有人去找你麻烦了?我听说赵副厂长...”
林凡摆摆手,淡然一笑:”没事,已经解决了。”
站在自家门口,林凡望着院里渐渐亮起的灯火,深深吸了口气。改革的阵痛才刚刚开始,但他知道,只要方向是对的,就一定能闯过去。而更让他欣慰的是,像棒梗这样的年轻人,正在这场变革中找到自己的价值。
夜幕降临,四合院里传来各家各户的欢声笑语。林凡坐在书桌前,开始规划下一步的改革方案。窗外的月光洒在纸上,映照出他坚毅的侧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