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微服去瞧瞧(1 / 2)

加入书签

然而,叫得最凶的几个人,却在人群中悄悄对视一眼,看到了彼此眼中的憋屈。

骂归骂,闹归闹。

可那本《传习录》,他们也偷偷研究了无数遍。

结果是,越研究,越心惊。

那套“心即理”、“知行合一”的理论,逻辑自洽,环环相扣,根本找不到任何可以攻破的漏洞。

他们引以为傲的经义文章,在心学面前,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打,打不过。

骂,又显得自己无能狂怒。

这种感觉,让他们抓狂。

而比他们更抓狂的,是孔颖达是他们的领袖。

领袖都拜了老师,那他们这些做晚辈的,以后见了程处辉,岂不是要……要执晚辈礼?

一想到那个画面,他们就感觉脸上火辣辣的疼。

这已经不是学术之争了。

这是**裸的打脸。

儒学内部,因为这件事,悄然出现了一道巨大的裂痕。

一部分思想开明,或是被心学折服的年轻儒生,开始尝试接受这门新学问。

而大部分顽固守旧的,则将程处辉和心学视为生死大敌,必欲除之而后快。

一场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然而,处于风暴中心的孔颖达,却对外界的纷纷扰扰充耳不闻。

他彻底放下了自己大儒的架子。

每日清晨,他都会准时出现在卢国公府,向程处辉请教学问。

他带着笔墨,将程处辉的每一句话都认真记下。

那份专注,让一旁的孔志约都自愧不如。

渐渐的,孔志约也不再仅仅是作为一个记录者。

他开始在父亲请教的间隙,提出自己的疑惑。

父子二人,俨然成了程处辉门下最勤奋的学生。

这天,程咬金操练完回来,一身的臭汗。

他刚踏进前厅,就看到让他眼皮直跳的一幕。

孔颖达正对着程处辉,恭恭敬敬地行礼。

而程处辉则坦然受之,嘴里还在说着什么。

程咬金脚步一顿,感觉浑身都不自在。

他知道这几天孔颖达天天来找儿子“学习”,可他没想到场面会是这样。

这老孔,年纪比自己还大,是跟自己父辈称兄道弟的人物。

结果现在,他管自己儿子叫“先生”。

那自己算什么?

师公?

程咬金脑子里冒出这个词,激灵灵打了个冷战。

鸡皮疙瘩起了一身。

他挠了挠后颈,满脸的别扭。

等孔颖达心满意足地离开后,程咬金一把将程处辉拉到一边。

他的大脸上满是纠结。

“我说儿子,这……这是不是有点不太好啊?”

“啥不好?”

程处辉一脸茫然。

程咬金指了指门口的方向,压低了声音。

“就那老孔,他管你叫先生,那他见了我,不得叫我……师公?”

“爹,您想哪儿去了。”

程处辉哭笑不得。

“我不管!”

程咬金一瞪眼,大手一挥。

“这事儿听着就膈应得慌。以后你们论你们的,我跟他还是老交情。”

“各论各的。”

五日后。

御书房内,暖香袅袅。

李世民靠在椅子上,嘴角噙着一抹若有似无的笑意。

眼前的奏折,比往日少了近一半。

这几日,朝堂上的气氛堪称诡异。

往日里那些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能吵翻天的言官御史,如今一个个都成了闷葫芦。

他们不是不想吵。

是没精力吵。

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孔颖达拜师程处辉这件事给吸走了。

整个儒林都炸了锅,文人士子们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派。

一派拥护心学,认为这是儒学的新出路。

另一派则视程处辉为异端,恨不得生啖其肉。

两派人马天天在酒楼里、在各种能吵架的地方,引经据典,口诛笔伐,打得不可开交。

朝堂上的大臣们,下了朝也得赶紧站队,拉拢盟友,研究对策。

谁还有闲工夫去管皇帝今天多吃了一碗饭,或是哪个皇亲国戚的狗在街上多叫了两声。

李世民乐得清闲。

他看着窗外明媚的阳光,心情格外舒畅。

这个女婿,还真是总能给他带来惊喜。

以前是送钱,送祥瑞,送克敌制胜的法子。

现在倒好,直接把朝堂上最大的刺头群体给整得无心攻讦了。

这算不算是……另一种形式的为君分忧?

李世民越想越觉得有趣。

他放下手中的朱笔,对身旁的内侍吩咐道。

“去请皇后过来。”

“是,陛下。”

不多时,长孙皇后便带着一阵温柔的香风,款款而来。

“陛下今日心情似乎不错?”

她走到李世民身后,伸手轻轻为他按揉着肩膀。

“你说得没错。”

李世民舒服地眯起眼,享受着妻子的温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