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宏大的构思,意在构建新的神庙利益集团(1 / 2)

加入书签

“……拉维,你的意思是,以赠送‘阿育吠陀香皂’的方式,提升神庙的影响力?”

潘迪特呼吸略显急促,开口问道。他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一个绝妙的方法!

在印度教神话中,三大至高神梵天、毗湿奴和湿婆各司其职。

梵天是创造之神,也称创世之神,宇宙之主;

毗湿奴是宇宙与生命的守护之神,也称维护之神;

湿婆是三只眼的破坏之神,也称毁灭之神;。

他们夏尔马家世代侍奉的毗湿奴神,执掌宇宙秩序与众生福祉,尤其在“洁净、赐福、驱病”等领域拥有至高权威。

作为毗湿奴神的仆人,他这位婆罗门祭司,将蕴含草药智慧、经过神圣仪轨祝福的“阿育吠陀香皂”赠予虔诚的信徒,岂不是正契合了神明庇佑、赐福众生的职责?

这不仅能让信徒身体洁净,减少疫病传播,符合祭祀时“身心洁净”的宗教要求,还能借草药之力缓解日常皮肤困扰。信徒们沐浴神恩,自然愈发虔诚。

这样一来,夏尔马家的神庙便拥有了独一无二的“神恩实体”,与其他所有神庙区分开来,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力。

这叫什么?这就叫无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

“不,父亲,我的目的可不仅仅是提升神庙的影响力。”拉维淡淡一笑,眼神深邃,“我的最终目的,是创收,是建立一张庞大的网络。”

“创收?网络?”潘迪特微微一怔,随即恍然大悟,“你是说……送,但有门槛地送?唯有展现足够虔诚的信徒,才能获得‘神赐’的香皂?”

他瞬间明白了儿子的深层意图。

这并非单纯的慈善,而是巧妙的商业与宗教结合。

信徒需要以供奉香火钱来证明虔诚,才能换取这份“神恩”。

如此一来,神庙的香火收入岂能不暴涨?

这完全是一举数得:安置难民、提升影响力、巩固信仰、增加收入……潘迪特心情激荡,不得不再次惊叹于儿子的谋略和眼光。

这脑子是怎么长的?总能想出这种打破常规却又直指核心的点子。

“不对,”激动之余,潘迪特忽然捕捉到拉维话中更关键的信息——“网络”。他猛地看向儿子,眼中闪过一丝难以置信的光芒,“拉维,难道你是想……”

见父亲已然察觉,拉维赞许地点点头,不再卖关子:“没错,父亲。好东西岂能独享?我们不能只让巴塞尔镇的神庙‘馈赠’香皂。我们要让拉贾斯坦邦,乃至整个印度的毗湿奴神庙,都成为我们阿育吠陀香皂的‘赐福点’和‘销售点’。”

他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矮桌,脑子里飞速运转,逐一排查这一计划的可行性:

首先,宗教与文化根基足够稳固。阿育吠陀医学在印度流传千年,几乎每个婆罗门家族都或多或少掌握一些草药知识,对“草药疗愈+神明赐福”的逻辑天然认同,不会觉得这是对传统的亵渎。反而会觉得这是“将毗湿奴神的恩典具象化”,是虔诚的体现。

其次,需求痛点真实存在。

最近十几年,婆罗门的日子早就不如从前了——传统的土地供奉因旱灾连年缩水,神庙香火钱也跟着减少,很多偏远地区的婆罗门甚至要靠变卖祖传器物度日。

要是有一套能“既显虔诚,又能创收”的模式送上门,他们没有拒绝的理由。

再者,执行门槛极低。夏尔马家只需要提供核心配方和“赐福仪式流程”,其他神庙无需投入成本,只需负责“接收香皂—赠予信徒—收集香火反馈”,几乎是“零风险获利”。这种“轻资产合作”对资源匮乏的中小神庙来说,诱惑力极大。

最后,市场空白无可替代。联合利华的香皂不仅价格昂贵,还只在县城以上的城镇有售,90%的乡村地区根本买不到。而神庙网络遍布全国,哪怕是偏远村落的信徒,也会定期前往神庙,这是任何商业渠道都无法比拟的触达能力。

一番推演下来,潘迪特不得不承认,这个看似大胆的计划,竟然真的可行!

他现在也终于明白,拉维为什么问他有没有梦想,想不想往上升一升了!

如果他们夏尔马家掌握了这种给神庙提升影响力和财富的“核心模式”,到时候根本不需要他们去推销,他们神庙的现状就是最好的“招牌”,那些其他神庙的祭司们,会求着他们分享。

这年头,随着时代的变革,已经有很多婆罗门家庭和他们夏尔马家一样,面临着没落的前景了。

拉维这套“赐福阿育吠陀香皂”的模式,就像投入这潭死水的一块巨石,必将激起千层浪。

那些渴望破局却找不到门路的婆罗门祭司们,将会成为夏尔马家最天然、最牢固的盟友,逐渐形成一个以夏尔马家为核心、以共同利益和信仰为纽带的新型网络。

到了那时,竞选拉贾斯坦邦神庙管理委员会的委员,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他潘迪特·迪让·夏尔马的名字,将真正被邦内所有毗湿奴派信徒所熟知和尊敬。

甚至于……如果这一套模式真的能获得成功,其影响力超出了拉贾斯坦邦,被其他邦的毗湿奴神庙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