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破壁者:天工新能源的逆袭之夜(2 / 4)

加入书签

的动力电池事业部,获取了所有人的资料,并私下秘密接触了他们。”

“只要老板您一声令下,他们随时可以离职!”

林薇跟陆昭铃都说顶级黑客,作为王辉的私人助理,她们的权限很大,王辉指明一个大方向,她们去执行,只是王辉没想到,两人居然用这样的下三滥手段去挖日笨TDK株式会的墙角。

传出去了,第七帝国基金的名声不好,但既然做了,那也无所谓了。

王辉还是非常高兴的。

此事若传出去,第七帝国基金的名声恐怕会受损,但既然已经做了,那也无所谓了。

王辉听后,十分高兴。

果然,还是宁棠、林薇、陆昭铃等人办事让他舒心。

“那就干!”

“马上成立新公司!”

“新公司的名字叫什么?”

“天工新能源(TechnoCoreNewEnergy)!”

文化赋能:取自《天工开物》(古代科技百科全书),寓意着对东方工业智慧的传承与革新。科技隐喻:“TechnoCore”中的“Core”直指动力电池核心技术,暗合新能源产业的核心地位。战略野心:天工开物中“物自天生,工开于人”的哲学理念,隐喻着公司将重新定义行业规则。市场穿透力:中文名自带深厚的历史底蕴,英文名凸显科技基因,在官方合作与国际融资场景中,都能起到双重加分的作用。

未来,还将打造“天工系”品牌矩阵,如天工储能、天工材料等,构建完整的生态闭环!

王辉的野心,可见一斑!

宁棠说道:“老板,公司其实早已成立好了,我取的名字是黄埔电池公司,现在我就去安排改名事宜。”

“很好,我看看需要注资多少资金进去。”此前,王辉去了清远城一趟,黄埔投资集团已注资6亿到黄埔清远投资公司,目前还有19亿资金。

而柠德时代在2011年成立时,初始投资额仅为100万元人民币,由创始人曾书郡及其团队共同出资。自创立至上市前,柠德时代从未进行过融资,前期也没有什么大客户,直到2012年才与德国宝马集团展开合作。那么,它的资金从何而来?订单又从何而来?

答案不言而喻,自然是大股东之一的日笨TDK株式会社,以及ATL公司的鼎力支持。

于是,王辉拿出5亿资金,注资到天工新能源(TechnoCore New Energy)中。天空控股目前还有1亿投资流动资金,作为第一个投资人,决定拿出1亿资金投资到天工新能源公司。目前,公司股权设定为60亿股,黄埔投资集团持股50亿股,天空控股持股10亿股。后续,公司还将不断融资扩股,分享股权蛋糕,吸引珠江系金融资本加入,获取各方订单支持,并争取各地的官方支持。接下来,只需静待国内新能源产业腾飞即可。

天工新能源拥有如此高的资本起点,难道还怕玩不过对手吗?

玩不过的话,那也是没撤了,输了,也就是亏个6亿,风险还有很多珠江系金融资本一起分摊。如果赢了,就赢麻了。

“连夜安排私人飞机,将ATL动力电池事业部的人从港岛接到广州!”

“是,老板!”

很快,ATL动力电池事业部二分之一的技术骨干来到了广州,共计30多人。不过,曾书郡等关键的柠德时代早期创始人并未现身。显然,曾书郡打算脱离ATL公司,带着团队单干,但目前应该还在与日笨人进行博弈。

但此次前来的皆是技术大牛。即便没有曾书郡等人的加入,黄埔系也能通过“老板拿一成,员工们拿九成”的分红利益分配模式,充分激发所有员工的创造力,吸引众多优秀人才加盟。届时,公司内部必将涌现出一批批优秀的合伙人,推动公司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王辉不需要一个曾书郡,他会扶持成百上千个曾书郡的优秀合伙人们!

7月16日午夜,越秀金融大厦的会议室依旧灯火通明。

水晶吊灯将王辉的影子投射在巨幅《天工开物》壁画上,他指尖夹着的古巴雪茄明灭闪烁,烟灰缸里已堆满了三支雪茄残骸。

会议桌两侧,三十四位技术骨干正襟危坐,西装革履的律师团队手持激光笔,将股权协议清晰地投影在冰裂纹大理石墙面上。

王辉身着定制西装,目光锐利地扫视着眼前这群从ATL动力电池事业部“叛逃”而来的技术骨干。会议桌上,一沓沓合同和股权协议整齐摆放,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与期待的复杂气息。

“王总,我们……”

坐在前排的李明ATL动力电池事业部的核心工程师之一,声音有些颤抖。他身后三十多位技术骨干的脸上,写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对旧东家的忐忑。

“李工,你在ATL负责的是4680圆柱电池的极片辊压工艺,对吧?”王辉突然转向右侧一位戴金丝眼镜的工程师。

李明手心渗出冷汗,下意识推了推眼镜一一这是他在ATL做了五年的习惯性动作。在ATL实验室里,日方技术总监总爱用“支那技术人员”来称呼他们。而此刻,王辉却能准确报出他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