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电信帝国:维港系闪电合围李家的惊涛时刻(3 / 5)
柔和的脸上,浮现出麻省理工学院数据精英特有的冷静杀伐。她打开随身携带的超薄笔记本,屏幕幽光亮起:“郭氏家族通过新鸿基地产持有数码通18%股权,现时市值约3.6亿港元。预计心理价位在4.5至5亿港元区间。阻力点:他们是数码通第一大股东。”
“阻力?”王辉嘴角勾起一丝极淡的弧度,“昭铃,郭家不是李家。他们没有铜墙铁壁般的垄断牌。告诉他们,要卖,现在拿到4亿现金离场,干干净净。不卖,”他顿了顿,声音冷下来,“维港控股拥有金利丰16%,下一步就是二级市场启动要约收购。郭家要么下场砸几十亿跟我抢筹守控制权,要么眼睁睁看着自己股份被稀释,沦为无权者。”
“另外,”王辉眼中锐芒一闪,“提醒他们,香港宽屏已启动移动转售牌照申请,通付宝+WhatsApp用户基础是他们的十倍。郭家的固网宽带,还能靠李家电讯网络苟活几天?”
陆昭铃眼中数据流飞闪,瞬间明晰战术路径:“明白,老板。数据战加心理战。”
半山区马己仙峡道,新鸿基中心顶楼。落地窗外是港岛壮阔天际线。新鸿基地产联席主席郭秉连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面色凝重。陆昭铃坐在他对面,这位MIT天才此刻身上凌厉的数据气息收敛,却自有一股沉静如渊的气场。
“陆小姐,”郭秉连开门见山,语调平稳却隐含戒备,“数码通18%的股权是我们重要的战略投资。它支撑新鸿基旗下众多大型屋苑和商业中心的通信网络合作核心。暂时没有出售计划。”他不动声色地把皮球踢回。
陆昭铃没有接话,只是平静地打开随身携带的三份薄文件,依次推到郭秉连面前:
文件一:《维港控股二级市场数码通股权收购资金调度预案摘要》
“郭生请看。维港控股在取得金利丰16%股权后,已具备启动香港交易所强制性全面要约收购基础(触发线30%)。预案第一轮,动用7.5亿港元现金储备,目标上攻至24.9%股权线。”纸上清晰的数字链条如冰冷长蛇。
“预案第二轮,联动耀才证券自有资金池及跨境贷款通道,投入12亿港元,目标份额34%,彻底触发要约收购条款。”陆昭铃指尖划过一行触目惊心的数字,“第二轮启动后,若新鸿基地产决定保卫其第一大股东地位,则需在二级市场与其他竞价方争购股票,保守估计需投入资金至少30亿港元。”她抬眼,语气平平,“郭生,新鸿基当下是否有此额外现金流决心,来为一家年利润不过2亿、且您已明确为“非核心战略’的电讯公司进行一场烧钱大战?”
郭秉连眼角微不可查地抽搐了一下。新鸿基地产的现金流虽厚,但主战场在房地产开发与收租核心业务,在数码通上投30亿卫冕一个虚名?得不偿失!他拿起茶杯,用喝茶的动作掩饰心中的震动。文件二:《香港宽屏联合通付宝对数码通电讯业务侵蚀模型预测》
陆昭铃的声音如同精准仪器般没有波澜,吐出冰冷的分析:“第二份报告,基于公开数据及爬虫抓取的网络用户行为数据建模。香港宽屏目前占有香港住宅光纤宽带市场32%份额。其新上线的“超级W通’移动通讯服务捆绑通付宝+WhatsApp入口,首月用户渗透率即达7%。”
她放大一张图表:“若此渗透率按过去三个月平均增速(月均1.6%)线性外推,结合通付宝在港500万活跃用户的转化漏斗模型预测…24个月后,香港宽屏捆绑套餐将侵蚀数码通核心签约用户15%-18%份额。而数码通自身核心的住宅及中小企业固网业务,正是郭家控制下,数码通与港灯、李家电讯长期合作的基础。”她抛下结论:“守?郭生,是守在注定缩水的蛋糕旁,看着新鸿基的固有社区合作优势因用户流失而贬值?还是拿着真金白银,在蛋糕完全朽烂前收割?”这句“收割”如同一根刺,扎进郭秉连作为老牌地产商资本利得至上的逻辑核心。
文件三:《4亿港元即时支付要约与5年期年化7%固定收益类投资替代方案对比》(纯粹为增加施压而设的心理战文件)
陆昭铃翻开最后一页,语调毫无起伏:“郭生若坚持不售,维港控股只好启动预案。新鸿基若仍决定参与股权保卫战,其投入资金的机会成本巨大。”
“请看对比:若郭生接受我们4亿港元即时现金支付,并将此资金用于买入新鸿基债券或汇控高息票据组合(该组合5年期内年化收益7%保底),5年后本息合计5.41亿港元。而若将这4亿港元投入一场结局未卜、控制权价值模糊、主业协同被削弱风险日增的数码通电讯股权拉锯战…”
她微微耸肩,无需多言,冰冷的复利数字已是最残酷的对比利刃。
三份文件摊在厚重橡木桌上,阳光穿过落地窗,光柱中的尘埃在无声翻腾。房间里只剩下中央空调细微的低鸣。
郭秉连长久地凝视着桌上的数据矩阵,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缓慢敲击。新鸿基地产董事会内部对数码通电讯业务的发展早已有争执,不少人认为其技术投入回报与地产主业协同不足,更像是历史遗留的鸡肋。而眼前这份数据推演和机会成本分析…这麻省理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