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徽省三熊奖!(2 / 3)
所有人都屏住呼吸,注意力都被舞台上的大屏幕吸引。
24部入围电影的封面轮番出现,到底谁会拿到这张通往电影顶级殿堂的门票?
今年是柏林电影节成立50周年。
50年间,这座城市的墙拆了又建,而电影节的聚光灯始终没熄过。
那些被金熊奖照亮过的名字,早成了影史的坐标。
今天,这份荣耀,将一如既往的赓续和流传下去。
而承载这份荣光的电影是……
巩丽的普通话回荡在电影宫里:
“接下来颁发的是今天晚上最为瞩目的奖项,最佳电影金熊奖,它就是……”
王祖弦注视着台上的巩丽,此时空气仿佛凝固。
她的声音像是隔着一层厚玻璃传来。
每个字看着都非常清晰,却又像被抽真空,听不清也听不见……
但是!
突然,她的身体被人重重的搂在怀里。
突如其来的撞击猛地撬开了凝固的空气。
大厅里排山倒海的掌声和呼声滞后的如潮水般涌来:
“华夏电影《一次别离》,导演,方冬升!”
方冬升松开王祖弦,随后又一一跟顾长伟、蒋雯俐拥抱。
老谋子和关景鹏也跑过来拥抱、祝福。
章同学拿着还没有悟热的银熊奖,看向方冬升的眼神,说不出情绪……
此刻,全场或是羡慕或是嫉妒的目光全都聚集在这里。
全世界的长枪短炮都对着方冬升,送上不停闪烁的镁光灯。
“祖弦、老顾、雯俐姐,咱们上台领奖。”
方冬升大手一挥,带着剧组的主创登台。
柏林不成文的规定,获得最佳金熊奖的电影,全体主创都可以上台领奖。
上一轮评审团颁奖,章同学想要的大概就是这种效果吧?
章同学:
可恶的老谋子不争气,如果拿了金熊奖,姐们就不用出洋相了!
“感谢尊敬的巩丽主席以及评审团成员们和整个柏林电影节。
感谢你们将这个荣誉颁发给《一次别离》……”
此时的方冬升心绪激荡,虽说去年拿了威尼斯最佳导演银狮奖。
但银奖跟金奖的影响力完全不能比,影响力天差地别。
如今这尊金熊奖,是他目前拿到的最重的国际大奖。
今后他方冬升可以说在国际影坛上占着一亩三分地的人物。
台上的方冬升颇为克制的说着感谢致贺,台下的众人则是面带笑意的鼓掌。
同时,国际片商、影视公司、投资制片人等也开始打起小九九。
23岁的柏林金熊奖得主,某种意义上来说,可比17岁的威尼斯影帝夏宇牛逼多了。
这样的导演,潜力无限,上升无限。
对于能帮自己或者所在势力拿奖的导演,资本们总是有着无限的包容。
方冬升,这个来自华夏的年轻人,或许正在成为资本笼络的目标人物……
台上,方冬升致辞结束,和台上评审团的成员一一拥抱致谢。
“很优秀的电影,你拿奖是实至名归,评审团里支持你的人不少。”
巩丽拥抱着方冬升,在他耳边小声的说着。
尤其是说到最后一句话,她意有所指看了方冬升一眼。
作为电影节的常客,她很清楚电影节的一些交易和内幕。
而她的这句话可以理解为:
你找的人办事儿很靠谱,至少评审团这一关肯定能过……
事实上,想要拿奖也不能全靠评审团的支持。
最佳电影金熊奖作为柏林电影节的最高奖项,是各方利益博弈的结果。
需要电影节组委会、评审团、艺术总监等多方面达成一致,才有拿奖的可能。
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会功亏一篑。
所以尽管有MK2、索尼经典、FF,外加巩丽这个主席在。
方冬升都不敢百分百保证一定能拿金熊大奖。
如今大奖握在手中,仍有种不切实际的真实感。
当然,除了运作,《一次别离》的质量确实很高。
特别符合柏林对社会、宗教、女性反思批判的选片原则。
套用之前巩丽和孙洲看完剧本说的一句话:
“这简直就是为了拿奖而量身定制的剧本!”
方冬升从台上下来,老谋子拍了拍方冬升的肩膀:
“好,好啊,电影很不错。”
他瞥了眼方冬升手里金熊奖杯,这样的奖杯,他也有一个。
“谢谢毅谋导演,您的《红高粱》我翻来覆去看了七遍。
今天能站在这儿,多少沾了点前辈铺的路。”
方冬升突然想起后世一则新闻:
老谋子为了冲奥,精心准备了《金陵十三钗》这部电影。
结果那一年碰到了《一次别离》,遗憾失败。
如今,在柏林电影节上,这一幕似乎又重演了。
方冬升掂了掂手里的金熊,金属凉意透过掌心漫上来:
“以后还得跟着您这样的前辈多学,争取多拿几个大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