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好莱坞的善意和恶意(2 / 3)

加入书签

当然,这些地区的院线发行仍由环球影业主导。

对环球影业而言,华语地区并非其传统优势市场。

他们的优势市场在北美、欧洲,以及亚太的日韩,还有拉美。

而且非院线渠道的运营成本较高,时间长,回款慢。

属于水磨豆腐,慢功夫。

交给方冬升团队操作反而能提高收益效率。

更何况环球影业仍掌握最赚钱的院线发行权,其核心利益不受损。

两全其美!

对于方冬升而言,华语地区是他的“主场”。

通过非院线渠道获得稳定收益,且收益直接由自己团队掌控。

他无需依赖环球的分账体系,最大限度的实现“利益自主”……

同时,除了上述的版权所有之外。

方冬升作为《狙击电话亭》的项目发起人导演、编剧,拿180万美金的酬劳。

也算是拿上好莱坞的工资了。

方冬升和环球影业合作的消息不翼而飞。

同时,这也是方冬升拿了戛纳大奖之后最为重磅的消息。

方导,要进军好莱坞了!

许多媒体争相报道。

甚至趁机炒剩饭,把以前进军好莱坞的导演和演员也都拉出来溜一遍。

《娱乐周刊》:

“继吴白鸽、成珑之后,又一位华语导演获好莱坞大厂青睐。

但不同于前辈们的动作片路线,据了解方冬升此次合作的《狙击电话亭》是低成本悬疑片。全程仅靠一个电话亭推进剧情,这是否意味着好莱坞对华语导演的期待,已从“功夫’转向“叙事’?”

《苹果日报》娱乐版直接拉了个“好莱坞闯局者图鉴”:

张毅谋的大制作《英雄》还未开拍被批是自大的东方幻想。

李铵的《卧虎藏龙》虽拿了奥斯卡,被酸“拍的是美国人眼里的武侠”。

周闰发拍《防弹武僧》的剧照也被翻出来,配文:

“从小马哥到光头和尚,巨星的好莱坞水土不服”。

末了,《苹果》笔锋一转:

“方冬升的优势在于文艺片出名,可是没有了文艺标签的他,能走多远?”

毒苹果的嘲讽意义拉满。

《京城青年报》则是力挺方冬升,用半版篇幅分析:

“从谢铁丽到陈凯哥,第五代导演曾试图叩开好莱坞大门,却多因文化差异折戟。

我们期待方冬升这个年轻人在好莱坞的发展,或许能为华语电影提供新样本……”

记者们也趁机采访到了国内的导演,小钢炮:

“当年吴白鸽带枪进去,现在他揣着剧本去,路子不一样。

不过那地方听说水挺深的,我只能说,呵呵,祝他好运吧。”

小钢炮的笑是真的,祝福也是真的。

妈的,总算是摆脱这个杀神了。

仔细想想,自己这几年的贺岁片几乎每一年都会撞到他的电影。

无不例外,全都被撞得头破血流。

事实上,小钢炮心里也明白,自己的京式幽默也就在京津冀这些地方有票房。

一旦跨过秦岭淮河,就没市场了。

但是方冬升的电影不一样,这小子拿奖跟喝水一样简单。

先是国外刷奖,然后国内上映。

一方面利用国人自豪感,另一方面,文艺电影全国通吃。

票房不好才怪!

小钢炮上轰天下轰地,中间轰空气。

但是他跟方冬升真的对轰不过。

所以,惹不起还能躲不起么?

从后面两年开始,他所有的电影都避开方冬升电影的上映期。

如今,听说方冬升要离开国内前往好莱坞,他比方冬升本人还要高兴。

老天爷,他可总算是走了。

晚会搂着徐凡好好放炮庆祝一下!

小钢炮什么想法,方冬升不得而知,此时的他正和两位好兄弟对饮。

“冬升,你这步走的……今天珠影的王厂长还在给我打电话。

说现在整个港岛都在猜你会不会成为第二个吴白鸽。

啧啧啧,那可是吴白鸽啊……华人的好莱坞之光。”

张淦仁举起酒杯感叹道。

“冬升哥,这次过去,你是不是要冲奥了,把奥斯卡也给拿下来。”

郭雷已非昔日吴下阿蒙,对于国际上有些电影节和奖了解的非常透彻。

用他的话来说,了解这些是为了给冬升哥一个个征服它们提供知识体系。

方冬升笑着摆了摆手,道:

“就只是一次尝试而已,你们俩也跟我去一趟,无论前方龙潭虎穴,咱们哥仨一块。

就像当初拍《七仙女》一样,好坏一起走。”

方冬升的想法很简单,让张淦仁和郭雷一起看看好莱坞的工业制作流程。

他们……包括方冬升自己,都迫切需要这方面的知识,为日后大片时代埋下伏笔。

“好啊,我其实早就想说了,只是没好意思。”

张淦仁端起酒杯,笑呵呵的说道。

不仅是导演和演员,凡是涉及到电影工业的职位,谁不想去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