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倒霉催的(1 / 2)

加入书签

“哎哎哎,不至于,姜队,我可啥事都没做呀!”何達见一队员亮出了手铐,他急忙喊冤。“何大清,你做没做,可不是由你说了来定,我们调查清楚,自然会还你清白!”姜队让队员给何達铐上后,立刻夺过麻袋,翻找起里面的东西。

结果麻袋里并不是一沓沓包好的钞票,而是一堆乱七八糟的药品。

“钱呢?”姜队有些心急,立刻向何達问道。

“什么钱?”何達纳闷。

“你别给我装糊涂,刚刚是不是有另外一人上了这个楼层,他提着和你一样的麻袋?”

“姜队,我冤枉呀,我和那人根本不认识,我真是我们厂派来见一位贵客的。”

听到楼道的动静,“面板小弟”也走了出来,见何達被一帮人控制,他用带着香江腔的普通话问道:“你们是什么人,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们公司的合作伙伴?”

见面前的香江商人真和何達认识,姜队一时糊涂起来。

就在这时,童队派来通知的人也赶到了楼上,瞧姜队抓错了人,他赶忙附在姜队耳边汇报了一番。姜队这才知晓那个“赵守一”搞了障眼法,偷偷从另一个门溜了。

不过何大清一个厨子,竟然跑到了京城饭店这种地方,这也挺让人可疑的。于是姜队没有轻易放过何大清,而是留了两个队员单独向何大清问话,并交代两人,若是没问出什么可疑的地方,就把人放了。得了姜队的命令,两位大檐帽先是给何大清松了铐,随后请其与“面板小弟”去一楼大厅问话。何達这时候哪还不清楚自己这是遭受了无妄之灾,一切都是刚刚同乘电梯里的那人引起的,自己可真是倒霉,早知道出门就应该先看看黄历的。

就在何達接受问话时,姜队先带人返回了所里,急忙让人画了“赵守一”的模拟画像,随后根据赵守一提供的函件用纸,先进行了内部核查,很快就找到了线索一这个赵守一用的是15行横格纸,是外贸过去使用的公文纸之一,一般人根本没法弄到。

有了这个突破,姜队当即带人去外贸那边进行了暗中调查。

童队这边,跟着赵守一来到靠近后海的李广桥南街(后来的柳荫街)一院子,赵守一把两麻袋的钱搬进院子后,就没再出来,童队也猜不出其在院子里搞什么。

童队一边耐心等姜队那边的消息,一边派队员去街道询问了这院子的住户情况,结果发现住在这院子里的人确实叫赵守一,不过他不是本地人,是几年前从东北投奔过来的,当时他有一朋友名叫王连升,在外贸那边工作,街道办事员见此,便没有多问,直接给赵守一做了登记。

得知又冒出了一个“王连升”,这或许就是赵守一的同伙,童队旋即又派人回所里给姜队提醒。姜队这边经过调查,也查到了王连升,找人核对了收条上的笔迹,最终确定王连升就是“赵守一”,“赵守一”是王连升的冒名。

有“面板小弟”作证,何達终于洗刷了自己的冤屈,两位大檐帽向他赔了不是,何達也没法追究,只能自认倒霉,心里盼望那个同乘电梯里的王八蛋最好有本事骗,没本事花。

何達的乌鸦嘴还真灵验了,暗中观察了一天,童队与姜队一合计,怀疑真正的赵守一早已离开了京城,自始至终,吃了熊心豹子胆的只有这个王连升。

确定判断,两人立刻行动起来,在王连升当天下班后,返回李广桥南街时,将其逮住,押着人去院子追查钱的下落。

结果在院子里找了半天,20万的数目根本对不上,王连升不肯说,童队与姜队只能自己找。两人发现墙角的煤堆,有一处泥巴颜色明显和周边的不一样,像是最近刚糊上的,这里面肯定有猫腻。两人找铁锹亲自挖开,发现了里面的地洞,地洞中还有好几沓钱,以及一个熄灭的火盆,火盆里还有一些燃烧的灰烬。

“你烧了什么?”

王连升没回答,眼睛直勾勾盯着麻袋。

童队与姜队相互看了眼,确定这人很可能把钱烧了。

这真是应了何達的“有本事骗,没本事花”的猜想。

被大檐帽的问话一耽搁,何達下午就没回药厂,而是直接回了四合院。

见何達背着一麻袋的东西回来,家里两个小子还以为是什么好东西,没想一打开,映入眼帘的是满满一袋子小土豆疙瘩。

“爸,咱家接下来也要每天吃土豆了吗?”何卫东苦着脸问。

“有土豆吃,你还不满意?”何達问道。

“土豆也不是不能吃,但不能每天吃呀,招娣说她现在吃土豆都要吃腻了!”

“吃腻?现在能吃饱肚子是第一位,你没见有些人家天天吃红薯,吃得恶心反胃,但为了不饿肚子,还是要继续吃。卫东,知道什么叫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吗?”何達借机考教起儿子。

何卫东想了想,从字面理解道:“这话就是说只有吃得了苦,才能成为比别人更成功的人。”何達摇了摇头,教育道:“你这只是从字面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内涵是,当你经历生活中的每个困难,每个苦难,都不要只会抱怨,要学会反思,如何改变现在的处境,要学会磨砺自己,最终成为受别人敬重的人。”

何卫东若有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