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记者会(1 / 2)
见江苏影收下,程胜说道:“对了,我办公室里还有一些小礼物,你把他们发给公司员工吧!”
那些礼物都不值什么钱,都是几千块的东西,买回来之后就当给员工的一份福利。
“好的。”
江苏影走后,程胜来到了邢艾娜的办公室,见她正忙着,程胜把给她和宁好买的礼物放在桌上道:“娜姐,这是我在戛纳给你和宁导买的礼物。”
“谢谢老板。”
邢艾娜抬头说了一句,然后又开始忙着工作。
程胜微微一笑,对于这种辛苦工作的牛马,他是非常喜欢,毕竟是给自己打工。
之后,程胜离开公司,去了中影集团见韩三爷。
首先把从戛纳买的礼物送给了韩三爷,然后和韩三爷谈了谈抄袭的事情,以及《三国》电影上映排片的事情。
因为《赤壁》的关系,《三国》排片量稍微低了一点,但只要电影票房好,那么院线自然会提升《三国》排片量。
任何一部电影定档后,影院方都会对这部电影的整体商业号召力进行一个完整的评估。
首先是导演、演员等台前阵容的星光度、国民度,过往作品的票房水平。
像以张国师为代表的导演、程龙为代表的演员就很容易获得影院方的青睐,天然会愿意多给排片。
《赤壁》在导演和演员方面都优胜于《三国》,如果不是韩三爷帮忙,影院的排片恐怕会先《赤壁》,然后才是《三国》。
可就算有韩三爷帮忙,影院给与的《赤壁》排片还是胜过《三国》一些。
其次电影的题材、类型是不是有吸引力,是否具备广泛的号召力,像以去年《天下无贼》为代表的优质片,也同样会吸引到更多排片。
最后就背后的出品、发行阵容,是不是老牌玩家,是不是有购票平台参与,像以猫眼、联瑞、路画的拿片、发行能力都是得到业界充分认可的,自然在排片层面影院也愿意适当倾斜。
基于这些评估,有着多年从业经历和历史数据储备的影院人,在一开始基本上对这部电影初期给多少排片已经心里有数了。
但排片不是一成不变的。
后续上映后会影响之后的排片量。
上座率是永远的王道。
不管起手排片怎样,最终所有的排片占比都会不断向上座率数据趋同,也就是高上座率高排片,低上座率低排片,只是数据回归的速度会略有差异。
这也是为什么一些电影密钥时间会设置在周五晚上6点,就是因为这个时间起片可以多要到一些有效场次,而不是白天的工作时间,以提升上座率。
而一些电影甚至直接放在周六起片,同样是为了上座率考虑。
而影院是盯上座率最紧的一群人,当天实时根据上座率动态排片也已经成为很多影城的常态。
还有就是大众口碑的反馈。
一定注意是大众口碑,像豆瓣评分只是参考之一,还是有不少电影虽然豆瓣评分低,但是整体大众口碑尚可,那么影院还是愿意多给一些排片的。
这个就需要影院人自己根据多平台、多维度、多视角的观察来判断这部电影的口碑究竟处于一个什么状态。
尤其是现在很多电影的口碑叠加了政治、性别等议题的纷争,更需要影院人仔细斟酌思考,才能做出正确判断,比如某个电影虽然在虎扑上被骂得半死,但是兴许路人观众其实根本不在意,那么该排还是得排。
很多影院都是有自己的影迷群的,影院人的微信朋友圈也有大量的固定客户、受众,当电影上映后,影院人自然会迅速关注群内及朋友圈的反馈,看看大家喜欢哪部电影,又有多喜欢。
观众又有什么具体诉求,比如更想看2d,更想看粤语版,更希望排映在傍晚还是白天等等。
影院自然会根据特定的须求精细化、定向化调整自身的排片以满足相应的须求。
所以来说,前期排片虽然重要,但后期上映后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比如一部烂片,要是上映后票房低迷,口碑稀烂,也许影院方会直接下架这部电影,或者裁剪一半的排片,把另外一半时间给与上座率高的电影。
从中影集团离开,程胜去了学校,见了张扬和杨朝两位老师,也把准备好的礼物送给了两人,顺便也给其他老师送了礼物。
见程胜如此会做事,其馀老师是纷纷夸奖不已。
中午,跟学校老师吃了一饭,又听了一节课,程胜在记者会前十分钟回到了公司。
公司大楼下面,已经有许多记者等在那里了。
时间一到,程胜和江苏影以及邢艾娜出现在大楼门楼前。
“程导,有人说《三国》是抄袭的?是不是真的?”
一名记者见到程胜,抢先问道。
“我抄袭?”
程胜露出嘲讽之色道。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我的剧本早在官方有记录,那个颠倒黑白的家伙,他嘴巴一张说是他的,难道就信啊!”
“程导,我们是相信你不会抄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