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6章 王道岂容疑圣聪,铁甲铮铮破九重(2 / 4)

加入书签

默。他向前一步,手指颤斗地指向城外那片刚刚经历血战的洼地,‘设下如此奸计,诱杀我忠勇将士!任将军……伯达啊!痛煞我也!’

曹丕的声音适时地哽咽了一下,恰到好处地停顿,微微偏转一下,让自己的脸庞暴露在火光之下,也让所有人都能看见他脸上流下的泪水,展现出的那份‘悲愤’。

‘任将军忠心为国,率部出击,本欲破敌建功,奈何……奈何骠骑奸诈,设下埋伏!施以毒手!’曹丕的声音逐渐高昂,带着表演性质的激愤,‘他们假意内讧,实则暗中勾结,设下这等毒计!可恨!可恨啊!’

曹丕重重一拳捶在城垛上,发出沉闷的响声。

几个离得近的军校下意识地低下头,不知是被这番说辞打动,还是不忍直视这拙劣的表演。

这逻辑……

抛开事实不谈,也是可以成立的。

‘任将军临危不惧,率部力战,终因敌众我寡……’曹丕继续着他的演说,声音中带着刻意营造的沉痛,‘此非战之罪,实乃骠骑军狡诈凶残所致!此仇,我邺城上下,必当铭记!’

曹丕转身,目光扫过城头上下的将士,最终落在一直沉默不语的陈群身上。

‘长文,’曹丕的声音忽然变得柔和,带着几分‘痛心’,‘任将军为国捐躯,其志可嘉。传我令!以征北将礼厚葬任将军,抚恤其家!其馀阵亡将士,一律从优抚恤!

陈群静静地站在那里,官袍在晨风中微微飘动。

他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既没有赞同,也没有反对。

直至曹丕的目光渐渐露出了别样的神色之后,才微微颔首:‘世子仁厚,属下这就去办。’

没有质疑,没有追问,甚至没有一丝一毫的惊讶。

陈群的接受如此自然,仿佛任峻之死真的完全是骠骑军的责任,而与曹丕昨夜的密令毫无关系。

几个站在一旁的曹氏军校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其中一人上前一步,声音洪亮:‘世子明鉴!骠骑军确实施诈,任将军英勇战死,实为我军楷模!末将发誓,来日定要为任将军报仇雪恨!’

这番附和来得恰到好处,立刻带动了其他几个将领的表态。

很快,城头上响起一片‘为任将军报仇’的呼喊声。

那些不明白事情经过,也不知道具体情况的普通曹军兵卒,原本带着疑虑的目光,也渐渐被这种集体情绪所感染、所掩盖。

曹丕暗自松了口气。他看向陈群,发现其已经转身,正低声吩咐属官办理抚恤事宜。

那平静的姿态,仿佛刚才什么都没有发生。

‘长文……’曹丕走近几步,声音压低,‘我……以为……’

‘世子处置得当。’陈群打断了他,声音平稳得没有一丝波澜,‘稳定军心,抚恤将士,此乃当下要务。任将军为国捐躯,理应厚待。’

陈群的目光掠过曹丕,望向城外那片尚未散尽硝烟的战场,又很快收回。

曹丕一愣,看向陈群,却发现陈群的眼眸之中,平静的宛如死水,根本连半点涟漪都欠奉。

曹丕忽然明白了。

陈群不是相信他的说辞,而是接受了这个‘解释’。

在这个危机四伏的时刻,邺城需要的是一个团结一致的假象,需要一个共同的敌人,需要一个不会犯错的统治者。

至于真相如何,并不重要。

统治者的错误,必须被掩盖;统治者的权威,必须被维护。

这是乱世中的生存法则,也是他们这些身处高位者心照不宣的默契。

‘传令全军,’曹丕挺直腰背,声音恢复了往日的威严,‘即日起,全军缟素三日,祭奠任将军及所有阵亡将士!我们要让所有人都记住,骠骑军是如何用奸计残害我忠勇将士的!’

命令被迅速传达下去。

不久,邺城上下开始悬挂白幡,将士们臂缠白布。

一场本该追究责任的惨败,就这样被巧妙地转化为了一场‘悲壮的牺牲’。

当任峻的衣冠棺椁被隆重下葬时,曹丕亲自到场祭奠。

他站在墓前,神情肃穆,仿佛真的在为一个忠臣的逝去而悲痛。

陈群站在他身后半步的位置,依旧沉默。

他们自己知道,那厚厚的棺木之下,埋葬的不仅仅是一件薄帛衣袍,还有一个不能言说的真相。

在结束了葬礼之后,陈群忽然轻声说道:‘世子,经此一役,往后……还需更加谨慎。’

曹丕脚步微顿,点了点头。他知道,这是陈群在提醒他,也是最后一次警告。

统治者的错误可以被掩盖,但代价,终归是要有人承担的。

今天,这个代价是任峻和数百曹军兵卒的性命。

明天,又会是谁呢?

曹丕不敢再想下去。

他加快脚步离开,仿佛这样就能逃离那个问题的答案。

在他身后,扬起的土掩盖了棺椁,将对错永远地掩埋在地下。

……

……

河内的秋日,天高云淡,阳光已不似盛夏般毒辣,带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