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招聘舆论(12.4k)(3 / 7)
,公关部准备一份简洁有力的官方声明,明确星联的招聘标准,突出我们的多元化和包容性。” “第二,内部论坛鼓励员工分享他们的成长故事,用真实的案例告诉外界,星联的招聘远比他们想象得灵活和公平。” 李凡最后用半开玩笑的语气说道:“至于竞争对手,他们散布这些舆论,说明我们已经让他们有了危机感。” “这次事件不一定是坏事,说不定还能帮我们筛选出,更适合星联的优秀人才。” “高门槛并不可怕,关键是让人们知道,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会议室里一阵轻笑,紧张的气氛也随之消散。 随着方案的确定,团队对舆论风波的应对思路逐渐清晰。 从澄清误解,到传播企业价值观,星联集团的高层,再一次用理性与智慧化解了内外压力。 ----------------- 阳光透过宽大的玻璃窗,洒进星联总部的演讲厅,金色的光辉映照在一排排整齐的座椅上。 这里即将迎来一场备受瞩目的公开演讲,主题不是星联的新技术,也不是未来战略。 而是李凡亲自操刀的危机公关——关于星联招聘门槛的真相。 演讲厅里坐满了媒体记者,甚至一些行业分析师和学者也特意赶来。 舆论的热度不减,而这场发布会成了所有人关注的焦点。 李凡走上台,站在讲台中央。 他没有带手卡,手里只拿着一只马克笔,后方的屏幕上是一个极简的标题:“门槛”之上,机会并存。 “各位早上好,感谢你们今天抽出时间来听我‘解释’。”李凡微微一笑,语气平和而从容。 “星联很高兴能够成为社交媒体的主角,但我知道,今天的热搜话题可不是什么‘行业新突破’,而是关于我们的招聘标准。” 台下一片轻笑,但所有人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李凡的身上。 他的话语带着轻松,却充满力量。 李凡指了指屏幕,继续说道:“这两天,关于星联招聘门槛的问题,引发了很多讨论。我看到的核心质疑主要有三点。” “第一,为什么星联的招聘门槛定得这么高?” “第二,这种做法是否公平?” “第三,是不是高学历,就是星联唯一的衡量标准?” 他顿了一下,目光扫视全场:“现在,让我来逐一回答这些问题。” 第一点:为什么门槛高? 李凡用马克笔在屏幕上画了一个简单的漏斗图。 “招聘就像筛选,尤其对于星联这样的行业头部企业,每年收到的简历
数以万计。”“这些简历中,有很多非常优秀的候选人,但我们总不能花上半年时间逐一面试吧?” 台下有人轻笑,点头表示赞同。 “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初步的筛选工具,而学历——请注意,我说的是‘工具’,不是‘结论’——是我们用来高效筛选的第一步。” 他放下笔,语气中带着一丝坚定。 “门槛高,不是为了炫耀,而是因为优秀的人实在太多了。” “如果我们不设置一个基本标准,我们的招聘效率会低得吓人。” 第二点:门槛高是否公平? “公平。”李凡说得斩钉截铁,但很快又补充道。 “但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绝对公平’,而是基于我们的业务需求和现实情况的相对公平。” 他用轻松的语气解释道:“假设我们需要招聘一位算法工程师,他需要处理的数据量堪比深市的交通流量。” “那么,选择一位在数据科学领域,拥有高学历背景的候选人,显然会更高效。” “换句话说,我们的招聘标准,不是为了排除某些人,而是为了更快找到符合岗位要求的人。” 他顿了一顿,抬手示意,“当然,这不代表我们不会考虑其他类型的优秀人才。” “事实上,星联内部很多岗位的实际用人,并没有这么高的学历门槛,尤其是在一些需要实践经验和操作能力的岗位上,学历从来都不是唯一的考量因素。” 第三点:学历是否是唯一标准? “这一点我特别想强调。”李凡语气中带着一丝幽默。 “如果学历是星联招聘的唯一标准,那我早就找不到工作了。” 现场爆发出一阵笑声。 李凡摆摆手,示意大家安静,“我本人在创业之初,并没有什么‘高学历光环’,靠的是能力和眼界。” “而这也是星联的招聘理念:能力第一,价值观第二,学历只是第三。” 他继续说道:“我们有很多一线岗位的员工,学历并不高,但他们用卓越的实践能力和对工作的热情,成为了星联的重要支柱。” “如果你去问我们的车间主管,他可能根本记不得员工的毕业院校,但一定能告诉你,谁的手工焊接精度最高,谁能在20分钟内排除生产线故障。” 为了进一步佐证他的观点,李凡让屏幕切换到一组数据。 这些数据,直接揭示了星联各个岗位的实际招聘情况: 研发与技术岗位:85%的员工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25%为硕士或博士背景。 生产与操作岗位:50%的员工为中专或大专学历,40%为技能型人才,剩余10%通过公司内部培训晋升。 管理岗位:30%的中层管理者,没有高学历背景,但他们在岗位实践中表现优异,获得了内部晋升的机会。 “看到了吧?”李凡指着屏幕上的数字,“星联是一个多元化的团队。” “我们的招聘门槛因岗位而异,绝不是一刀切的‘高学历俱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