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章 矛盾转移,主题升华(2 / 3)

加入书签

是恶的,所以要收入阐教进行教化,申公豹、鹿童、鹤童都是例子。

但是太乙真人从来没直接说过“妖魔是恶的”这一成见是错的,甚至不敢让仙翁知道哪咤是魔童。

可第一部里哪咤要反抗的,明明应该是这种成见啊。

但到了第二部,无量仙尊却并不是靠传播成见、利用心理控制去压迫其他种族,而是靠直接靠武力打杀去压迫其他种族。

所以说,仙翁代表的不是这种“妖魔是恶的”成见,而是代表另外一种俗套的反派恶势力。

故而哪咤反抗仙翁,实际上在阐教教义中也是合理的,并且所有明是非的人和仙都会认为,仙翁确实做错了。

这就使得哪咤从反抗阐教教义中不合理的部分——成见,变成了反抗某些世俗意义上的恶人。

喊出的口号也就从第一部的“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算!”,变成了第二部的“仙,不一定是好的;妖,不一定是坏的;魔,可以是正义的。”

这本质上,是故事的内核变了,《哪咤2》的编剧塑造了一个世俗意义的反派,很省力,而且容易造爽点,特别是加之隐喻美国的元素,将无量仙尊和阐教与美式霸权画上了等号。

但如此一来,就把哪咤反抗“成见”的精神丢掉了,从反“成见”变成了反“霸权”、反“善恶”。

前者是无形的,根植于大众心中很难被触及,后者是有形的可以被看到,更容易成为靶子。

也因此,第二部的申公豹反倒是比第一部更加出彩。

为什么?

因为原本应该在哪咤身上的反“成见”内核,被转移到了申公豹的身上,成为了他的人性亮点。

特别是《哪咤2》里还玩了个蒙太奇手法,让观众们误以为陈塘关真是被申公豹毁灭的,然后再来个反转洗白,这就让这个反派更容易被观众所共情和理解了。

而如今星河集团的《哪咤2》里添加“仙躯”的概念,很多原版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为什么?

因为多了成仙要“脱胎换骨”的这一个步骤,就彻底改变了整个故事的矛盾内核点。

在原版《哪咤2》里,矛盾冲突的内核是仙、妖或者魔的对抗。

在新版《哪咤2》里,矛盾冲突的内核是仙、妖或者魔的对抗。

你说这也没区别啊?

不不不!

在原版《哪咤2》里,仙虽然名义上比妖更高贵,但那也仅仅只是名义上。

战斗力上,仙和妖,实际上是平等的。

就比如说哪咤闯的那三关。

第一关的土拨鼠妖怪纯粹是逗乐子,自不必说。

可第二关的申正道,实力其实已经超过玉虚宫捕队的很多门人了,说不定和鹿童也是五五开。

而到了第三关的石矶娘娘,那肯定是要强过鹿童的。

还有四海龙王和海底妖兽,那也是妖,实力一样不弱于玉虚宫的捕妖队。

所以原版《哪咤2》里仙、妖冲突,本质上是种族冲突。

而新版《哪咤2》里添加了“脱胎换骨”的“升仙”这一步骤,让人和妖可以“进化”成仙,那这种仙、妖冲突,甚至是未来有可能涉及到的仙、人冲突,本质上就变成了阶极冲突。

这个话题就不好多聊了,不过有了这个设置,新版《哪咤2》的故事,便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首先是阐教的定位问题以及无量仙尊、鹤童和鹿童的身份问题。

对于阐教而言,他们的教义是仙比人和妖高贵,人和妖是肉体凡胎,要成仙需要“脱胎换骨”,要“斩断俗缘”,“脱胎换骨”之后,那就是自己人。

鹤童和鹿童正是因为完成了这一步骤,斩去凡胎,这才被无量仙翁所接纳。

至于申公豹,他不堪造就,放弃不了妖躯和父亲小弟等凡尘俗念,故而始终无法脱胎换骨成为仙人。

这也是为何十二金仙的位置不会落在他的头上,因为他就没有向组织靠拢,其心不诚,成仙之心不坚。

对此申公豹也是不服气,自然是一心想着要走出一条不用“脱胎换骨”也能成仙的路子,不说为妖族谋福利,好歹也要惠及家人。

而在这种背景下,玉虚宫的定位问题也就不再是问题了。

因为设置上,仙就是比普通的妖族要更强也更高贵。

这里龙族不在其中,因为他们天生就具备更加强大的身躯,可大可小,具备仙躯的一定特性,故而无量仙翁也对龙族十分忌惮。

而既然更强大更高贵,那玉虚宫对于妖族的压迫就是制度性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如此便能够让观众更容易接受玉虚宫,为后续的封神之战的故事留下馀地。

同理,有了制度性的压迫,无量仙翁和鹤童以及鹿童的行为也有了制度背书。

这里再将原版的以妖怪炼丹,改成把妖怪扔进天元鼎力,抽取他们的妖力炼丹,被抽干妖力的妖怪会被打成原形。

如此制度性剥削的行为,不仅更有深意,同时也能让观众的接受度大大增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