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501剑影莲掌破蛊阵掌风金翅卷烽烟(2 / 6)

加入书签

青竹杖在身后划出道气墙,將追来的“一阳指”指劲挡在墙外。

“別怕,”他的声音在她耳边响起,带著《莲宝典》特有的清凉內息,“段正宏忙著跟他哥抢《莲宝典》,没空追咱们,这叫『声东击西』。”

屠芃芃惊呆了,没想到“杨郎中”这么足智多谋!

……

密林中的积雪没到膝盖,屠芃芃的七星剑法在林间划出寒光,剑气斩落的树枝恰好铺成条通路。

她忽然停住脚步,剑尖指著雪地里的串脚印——那脚印是马蹄形,却比寻常马蹄大了三倍,蹄铁上还沾著吐蕃的酥油味。她不由颤声道:“这是吐蕃的『血河铁骑』!他们怎么会出现在蜀道?”

石飞扬的“隱匿气息”心法催动到极致,整个人的气息与密林融为一体,连枝头的寒鸦都未察觉。他的青竹杖挑起片沾著血的吐蕃经幡,低声解释道:“大理勾结吐蕃,想借蜀道运送『血河大法』的祭品。这些人,都是要送去给吐蕃国师练功的。”

远处突然传来喇嘛的诵经声,夹杂著铁链拖地的声响。石飞扬施展“步步生莲”步法,携带著屠芃芃攀上棵老松树,树冠浓密如伞,正好遮住两人的身影。

透过枝叶的缝隙望去,十余名吐蕃喇嘛正押著队衣衫襤褸的百姓往前走,每个人的后心都插著根血红色的经幡,正是“血河大法”的“祭灵幡”。

屠芃芃的七星剑法险些脱手,怒骂道:“太残忍了!我要杀了他们!”

石飞扬按住她的手腕,“真气凝练”的指劲顺著她的经脉下沉,平復她激盪的內息,劝导道:“现在动手,会打草惊蛇。”他的青竹杖指向喇嘛队伍的中段,那里有个穿大理服饰的人,腰间的玉佩正泛著月光。

他低声引导道:“看见那个人了吗?他是段正宏的心腹,咱们要『擒贼擒王』。”

喇嘛队伍刚走过老松树,石飞扬的“莲掌法”突然从树上拍出,“莲初绽”的掌风在雪地里旋出个巨大的漩涡,將最前面的两个喇嘛卷了进去。

李铁牛的青竹杖如毒蛇出洞,施展“打狗棒法”中的一招“棒打狗头”,精准地敲在大理心腹的后脑勺上,那人连哼都没哼就软倒在地。

屠芃芃的七星剑法化作道流光,“流星赶月”的剑势刺穿最后个喇嘛的咽喉,剑穗上的七星纹沾满鲜血,竟映出诡异的红光。

她望著瑟瑟发抖的人群,其中还有几个七八岁的孩子,迷茫地道:“这些百姓怎么办?”

石飞扬的“疗伤圣法”白气拂过百姓身上的伤口,冻伤的皮肤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癒合。他的青竹杖在雪地里画出张简易地图,低声道:“李显会带他们去雁门关。沿这条小溪走,三日后能到丐帮的联络点。”

当第一缕晨光穿透密林时,石飞扬已换上那名大理心腹的服饰,腰间的玉佩在阳光下泛著冷光。屠芃芃的月白衫换成了吐蕃喇嘛的红衣,七星剑法的剑鞘藏在僧袍下,剑柄的七星纹恰好被念珠遮住。

石飞扬的“隱匿气息”心法改变了声线,听起来竟有几分段氏子弟的傲慢,又叮嘱道:“前面就是大理地界了。记住,见了段氏的人,就说咱们是『送祭品』的,这叫『假道伐虢』。”

屠芃芃眸子里绽放著似水柔情,对於石飞扬的智慧,真的是佩服到五体投地。

她的剑尖在掌心轻轻一刺,挤出滴血珠抹在脸颊上,装作被吐蕃人打伤的样子,又颇为机智地问:“若他们问起《莲宝典》呢?”

石飞扬的青竹杖敲了敲她的头顶,动作里带著几分长辈的亲昵,含笑夺道:“就说宝典在段正明手里,这叫『借刀杀人』。”

屠芃芃又一次惊呆了:此子到底是谁?竟然能够將孙子兵法如此嫻熟地运用到江湖上!

……

大理的地界碑在晨雾中若隱若现,碑上的“大理界”四个字被风雨侵蚀得模糊不清,却仍能看出刻字人的力道——是段氏皇族特有的“一阳指”笔意。

石飞扬望著远处连绵的苍山,青竹杖的杖头在地上划出朵莲,《莲宝典》的內息在体內缓缓流转,阴阳交融的暖流中,竟映出赵清漪临盆前的笑靨。

他喊了一句:“走了,”身影融入晨雾,红衣僧袍的下摆扫过界碑,带起的风捲起片枯叶,又低声道:“这次,得让段氏兄弟,好好尝尝『离间计』的滋味。”

屠芃芃的七星剑法紧隨其后,剑穗上的血珠滴落在大理的土地上,与积雪融在一起,像极了多年前那位大唐公主和亲时,滴落在雁门关的泪。而蜀道上的血腥气,正隨著风,一点点飘向苍山深处。

苍山的雪水顺著青石板流淌,將石飞扬的吐蕃僧袍下摆浸得透湿。

他的“莲隱於雾”心法运转到极致,连擦肩而过的大理百姓都未察觉,这红衣喇嘛的喉结竟是假的——那是用《莲宝典》的“真气凝练”之法,將內息聚於喉头形成的假象。

屠芃芃的七星剑藏在僧袍袖中,剑柄的七星纹被香火熏得发黑,乍看竟与吐蕃密宗的法器无异。她跟著石飞扬走进五华楼时,指尖的冷汗正顺著剑鞘滑落,滴在镶嵌著绿松石的地砖上,晕开小小的湿痕。

五华楼的管事看到石飞扬时,便质问:“来者可是吐蕃国师的高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