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避难所(1 / 3)

加入书签

谢明宇拉了拉亨亚日,亨亚日这才回过神来,却原来是谢明宇招呼亨亚日赶紧用餐,时候也不早了,累了一天,还是早点休息为好,然这避难之所里除了睡觉以外,也实在是无事可做。亨亚日依言,对着面包和牛奶发起了进攻,虽不如热乎乎的饭菜,但好歹也是可以充饥的东西,按照先生的说法,养分也是够的。在这灾难面前,在这连个痛快澡都洗不了的地方,怎能计较那许多,这确不是矫情的时候,或许后面的情况更糟也说不得。想到这里,亨亚日咬起面包来格外带劲,似乎吃起来也香甜的多。这一幕却是让葛、谢二人很是诧异,以为他这冷面包吃的可口起来,凉牛奶也变得香甜起来一样,都吃惊的望着他。早些天早餐配伍的牛奶面包还是热乎乎的,也未见他吃的这么带劲,这可是奇怪了,难道冷面包、牛奶会更好入口,这可是早先并没发现的事啊!自己这也才刚刚入口的,感觉也并不是那么回事。

亨亚日被二位长辈的目光一盯,顿时脸红了起来,解释道“我是在想,随着电力等等这些东西的出现,自来水、电车、汽车等等的这些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人们对它们也是越来越依赖。只是这些东西在灾害面前显得很脆弱,一阵大风,一场暴雨,一个地震等等,都会带来很多不良的影响。然而人作为那种生活的受益者,当陡然之间需要自己切身去面对这种缺电少水的情况,或者说是突然出现某种人为灾难使得人们彻底失去原有的那种舒适、便捷的生活时,面对这大自然,个人多少会有些无措。而一旦长时间如此,因为耐受性的原因,有一些人或许就会崩溃,人类的生存也面临一定的险境。就是随着这种溯及既往能力的几乎丧失殆尽,人类的生存能力也会随之下降,会不会将来的某一天,人类离开了一定的环境,将就彻底无法生存呢?人类文明的进步使得人类改造自然,让周边环境变得更适宜人类生存,只是这种舒适的自然环境同时也在被动的改造着人类,使得人类一旦迈过去了那种生存障碍后,或许就再也回不去了。”

亨亚日的这番话说得不像他这个年龄人所能够说出的话,大约是受到那五本书的启发之后才有,而且说的很含糊,听起来高深莫测的。谢明宇听的发愣,葛自澹却是思索了一下,接口道“你想说的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改造环境的同时,对环境的适应性变差。就如同那温室里培育出来的花卉,温室里模糊了四季的概念,该热的时候不会太热,该冷的时候又不会太凉,导致人们可能不知道季节更替的真实面貌和意义,但一旦那温室被打开,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打开,当它真正面对这自然界的风霜严寒之时,往往是它整体枯萎凋零的那刻。人类的文明是建立在人类给自己创造出的温室基础之上的,而当一些不可控的因素例如天灾之类的打开这个温室之时,人类或将会无所适从。这或许只是短暂的暴露,人们能很快修复,而一旦出现**,人类失去赖以生存的温室之时,会不会就是人类自身灭绝的那一刻呢?”

“你这个问题想的很好,问的也很好,事物的两面性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用这个观点看,在社会的发展进步中,并不见得所有的都是好的、有利的东西,也总是会有它不好、灰暗的一面相伴相生。如同这大灾之后的大疫一般,只是积极的、有利的一面带给人们可见的现实收益太大,人们喜欢它,欢迎它,从而掩盖了它不好、灰暗的一面,这并不是说那一面就当真不存在了。极大多数人喜欢那好的一面,放大那好的一面,也从不去思考它原来还有不好的、不利的一面,这也和世上的教育体系有关,过于功利。这个功利不仅仅是说物质利益,那些好名者的所作所为看似大义凛然,其实也都是自私作祟。史书上记载的虽不见得真,但这样的案例也比比皆是,更有那著书者又带乱节奏,想当那意见领袖,夹杂了太多的私货。好的都好,十全十美,让最广大的人们失去了最基本的判断能力,甚至是分别能力。赢者通吃,喜欢大一统,不喜异见者,也不管这异见者所发表的意思如何,意见讲的是否在理,是否应该在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引起足够的警惕。只要是碍眼的东西,统统撂倒,社会如此,学术如此,做人亦如此,这正是一个社会让人悲哀的地方。”

“早先我在江门町时说过不虚此行,在这里我还要说一遍。你能有这一想,这一问,就足矣。江门町的收获是我们大家的,这里的收获却是你自己独占了。”

亨亚日被先生的话说的有些莫名其妙,前面听得正带劲,后面这么一说,意思却来了个转向,继而醒悟了先生的意思。却原来是先生在打趣自己,那些东西先生他们不是不晓,只是从来不会这样去表达。不过这收获却也是实实在在的,至少自己知道了思考,掌握了思考的方法,自主不自主的在思考当中有了自己的东西,这却是比纯粹的收获知识和获得礼物更值得高兴的事情,又居然很难得的被先生肯定了一回。

他想了想,又开口说道“我只是在想,这困难虽说是暂时的,但后面的日子里,随着储存的物资渐渐的消耗,会越来越少,或许表现在日常里更是每餐里人们能获得的食物也会越来越少。而电力的修复又不能及时的满足需要,就像是倒退回电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