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调母老虎离山(二合一为他朝若是同(3 / 9)

加入书签

声音?”

张一谋面无表情:“领导的确是这么建议的,不过决定要我们自己拿,不能盲从。”

陈伟亚辩解道:“是假唱,但也是国际惯例,我认为不会有太大的负面影响。”

“2000年的悉尼爱乐乐团的演唱,2004年雅典的国家合唱团,都是放的录音不是吗?”

突然有人重重地拍了下桌子站起身:“不行!这绝对不行!”

顾筠被吓了一跳,直至此时才对这帮艺术家们的投入和忘我有些认知,窥得了开闭幕式讨论工作的日常画风。

她指示摄像机将镜头对准情绪有些激动的音乐总监陈其钢。

陈其钢在2007年6月临危受命,在谭盾退出后接手音乐总监一职。

他主导建立了“无记名 pk”创作机制,组织70余位作曲家参与竞争,通过12轮筛选确定最终方案。

这种“去人情化”的选拔方式得到了路宽和张一谋在内的导演组的鼎力支持,虽引发部分作曲家不满,但确保了《画卷》、《礼乐:春江月夜》等作品的高质量呈现。

刘欢和莎拉·布莱曼的《我和你》就是他的作品。

这位音乐家站起身来:“路导、张导,用林妙可行,用杨沛宜也可,但绝不能挂羊头卖狗肉,这是对音乐不尊重,也是对两个孩子的不尊重。”

“哎呀,老陈你激动什么啊,先坐下。”陈伟亚有些面色不虞:“我刚刚不是说了吗,前面两届奥运会都是这么干的,何谈不尊重呢?”

“这种世界顶尖舞台别说是我们这样的情况了,就算是原唱来了,以防万一都得放录音,容不得一丝差错啊!”

“人家做得,我们就做得吗?别的国家火炬传递会被纵容暴徒冲场吗?”

“这一次要不是路导他们绞尽脑汁提前做了些安排,最后的结果还不知道怎么样呢?”

在场其实不乏赞同陈伟亚观点的艺术家,但看着陈其钢再一次表达了自己的立场,面色肃然地坐在位置上不再说话。

会议室里陷入了一片死寂,大家都在凝神沉思这其中的利弊。

顾筠等纪录片拍摄人员深刻地感受到气氛的剑拔弩张。

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下,肩膀上承担着全国人民的期望,大家的情绪有些出格也是可以理解的。

其实,陈伟亚的话也不能说有多错。

路老板从开始问了一句马文等人的意见就没再说话,其实这也是他主持和参与很多创意小组讨论的常态。

很多问题,他即便知道最佳答案,但无法第一时间提出来达成合意,因为无论哪个问题的哪个方案,难免会有缺陷。

最终得出的方案并非最完美,而是最合适。

譬如在讨论“击缶而歌”时,大家各抒己见提出的埙、祝等乐器,路宽明知道不合适,但还是让大家去尽情论证。

最后选择了缶这个方案,就议无可议,可以定稿了。

如果他一开始就提出缶,毫无疑问会被当场推翻,最后能不能用还不一定。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艺术上的事没有绝对权威,在场众人都是各自领域内的全国、甚至世界顶尖人才,也不见得都会盲从他。

当下这个《歌唱祖国》的小女孩演员问题,其实也是一样。

陈其钢的观点没有问题,但陈伟亚又能说有多错吗?

就像他讲的一样,此前连续两届奥运会都是假唱,甚至在他们不知道的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被当做噱头大肆宣传的英国女王跳伞也是替身,也没见得被人大肆诟病啊?

凭什么北平不行?

路老板心里微叹一口气,刚刚询问三个海外华人艺术家关于西方观众的视角,不是他崇洋媚外,而是这样的盛会本就是国际化的节目,不能闭门造车。

也只有他知道,西方人假唱可以,但放在北平就是不行。

2008年奥运会后,美国《华盛顿邮报》评出了年度十大丑闻,就把奥运假唱事件公之于众,大肆抨击;

英国《卫报》也指出这种假唱行为与奥运会所倡导的公平、真实等精神存在一定冲突,是可耻的。

西方新闻人带着正治倾向的不公观点暂且不提,路宽来做这个奥运总导演,本就是为了贡献自己的力量,把这一世的奥运会做到最好。

无论是注定载入史册的无人机震撼点火、led的改良、下半场现代中国的节目编导,他是实现了这个目标和理想的。

同样,摆在面前的问题,依然要他最后拍板,即便独断专行,也不能让假唱事件再次发生。

“同志们。”年轻总导演的声音打断了现场的沉默,大家都抬起头来看他。

“昨天《纽约时报》的标题,把奥运圣火从巴黎到洛杉矶的过程,污名化为‘一场精心编排的爱国秀’。”

“如果今天我们选择用林妙可的形象加上杨沛宜的声音,从小了看,这是对两个孩子的不公平和对观众的欺骗。”

“往大了看,我们丝毫不用怀疑西方新闻人的操守,这个污点会像癌细胞一样跟着北平奥运一辈子,无论我们其他方面做得有多好,他们永远可以拿这件事来攻击。”

众人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