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青春版荆轲刺秦王?壮士不是刺客,壮士是祥瑞!(1 / 3)
听到桓楚这“精妙绝伦’的刺杀计划,司马欣竞是愣在原地!
数息之后,司马欣才用看脑残的目光看向恒楚质问:“桓壮士可知,陛下已下令,匿刺客名?即便桓壮士因刺杀太子而死,依旧不会名传天下!”
桓楚不解其意,反问道:“桓某知之,司马狱掾此言何意?”
司马欣眼中震惊之色愈浓:“既已知,又不求身后名,为何还要以如此少智的法子寻死?”“此策根本不可能成功!诸位只会白白赴死!”
“与其被视作刺客细细的剁成肉酱,诸位倒不如于此地自刎,还能死的轻松些。”
“亦或是桓壮士以为太子乃是人身豕脑,明知荆轲刺驾之旧事,依旧会与旁人一同验看被卷曲之物?!“究竟是太子人身豕脑,还是提议此策者人身豕脑!”
司马欣是又惊又气!
听听桓楚的刺杀计划吧。
这不就是弱化青春版的荆轲刺秦王吗!
赢政险些被荆轲以此策刺杀,扶苏怎么可能傻乎乎的再中此策?
即便是扶苏真的被那卷孤本《春秋》迷了心神,扶苏身侧侍卫自然也会提醒扶苏,甚至是直接从桓楚手中夺走《春秋》转呈给扶苏翻阅。
一旦扶苏发现了《春秋》之中暗藏的匕首,桓楚等人根本没有反抗之力,而是会被当场剁成肉酱!在司马欣看来,与其用一个已经失败过且必定会遭扶苏提防的计划刺杀扶苏,倒还不如直接趴在路边开莽。
三十六人齐齐开弓放箭没准就能射中扶苏,即便未中也还可以拔剑突阵,略有些成功的可能。如果此次刺杀只是桓楚等人自己的事也还罢了,但司马欣已经被卷了进来。
他实在不能接受被如此一群蠢人拖累!
冯涛等人听闻这番话,全都站起身来,看向桓楚的眼中也多了几分质疑和犹豫。
他们不怕死,但他们也不想毫无意义的死,更不想死了之后还要化作天下人的笑柄!
迎着各色目光,桓楚沉声道:“桓某以为不然。”
“荆轲以此策刺秦王,荆轲刺秦之举更是传遍天下,天下人都会如司马狱掾一般,以为此策必定失败。“秦廷亦然!”
“但也正因如此,秦廷上下必会以为不会再有人以此策行刺,必会对此策疏于防备,予吾等可乘之机!”
“且世人皆知,扶苏乃是酷爱儒学的君子,这一卷《春秋》更是孔子亲笔撰写,于扶苏而言绝对是无法抗拒的至宝,扶苏必会迫不及待的翻阅。”
“届时即便有侍卫来夺,只要桓某握紧不交,扶苏必会令桓楚上前!”
这可是孔子亲笔撰写的《春秋》啊!哪个儒生不爱?
对于很多痴迷儒学的儒生而言,哪怕是明知看完这卷《春秋》之后就会死,他们也会毫不犹豫的取来翻阅,这便是朝闻道,夕死可矣!
扶苏更是儒生中的儒生、君子中的君子,他的表现一定比寻常儒生更加激烈!
此策打的就是心理战。
只要扶苏的心神被《春秋》所惑,只要扶苏的卫兵心生懈怠,桓楚就能将匕首送入扶苏的心脏!司马欣仍是连连摇头:“此策不妥!大不妥!”
“本官以为此策能成的可能不足万一,且是否能成全在于太子与太子卫兵是否犯错,只要太子或太子卫兵之中有一人不犯错,此策就不能成。”
“与其执意行此策,倒不如暂且藏身于关中地耐心等待其他机会,亦或是传讯贵人再想他策。”将成功寄托于敌人的愚蠢,这才是最大的愚蠢!
桓楚平静的说:“自古以来成大事者,焉能有万全之策?”
“专诸刺王僚有几分把握?秦得天下又有几分把握?”
“桓某以为,此策能成,且值得一试!”
司马欣彻底无语了,直言道:“本官不过只是区区狱掾而已,实在不认识有资格向太子举荐桓壮士的贵人,无法臂助桓壮士。”
“桓壮士若是执意要行此策,还请传讯那位贵人,请那位贵人再请旁人相助。”
本官劝不动你们?
行,那本官不劝了。
但本官坚决不会参与此事,也还拜托你们死的远点,别连累了本官!
桓楚上前一步,沉声质问:“此事乃是贵人吩咐,且必当于秦王政回返咸阳之前成事,越快越好。”“吾等一时之间还能从何处寻得臂助?”
“贵人言说司马狱掾会竭力臂助吾等,如今司马狱掾意欲食言乎?”
“司马狱掾如何向贵人交代!”
司马欣颇有些烦躁的一摆手:“本官怎会是食言小人!”
“只是此策实在不妥,即便是将本官的首级砍了换成豕脑,本官也想不出如此少智之策!”司马欣并不在意背负食言失约的骂名。
但司马欣现在有求于项梁!
若是司马欣今日食言失约,那项梁完全可以以此为由不顾当年的救命之恩!
桓楚拱手正声道:“除此策之外,桓某别无良策。”
“司马狱掾屡屡言说此策不妥,敢问司马狱掾可有良策?”
“若有,拜请司马狱掾不吝赐教!”
项梁、屈彻、桓楚等人自己心里也知道此策并不稳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