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青春版荆轲刺秦王?壮士不是刺客,壮士是祥瑞!(2 / 3)
但他们还能有什么办法?
如果他们有绝佳良策,他们早就用此策去刺杀赢政了!
故六国遗民们这些年想出了太多刺杀之策,明的暗的、阴的阳的、杀人的诛心的都有,却无一成功,反而吓的曾经会帮他们的重臣们都不敢妄动了。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只能抓住扶苏酷爱先贤典籍这一点心理缺点穷追猛打!
他们也知道此次刺杀的成功性不高,但若是不做,那就是一定不会成功!
司马欣烦躁的来回踱步,皱眉思虑。
桓楚不急不忙的在旁侧等待,同时右手微摆,冯涛等人便已暗暗把控住四周,将司马欣包围了起来。思虑许久之后,司马欣突然开口:“自古以来,各氏族族长便会于春耕之际当先耕作,以便于教导族人农耕之术。”
“周公有定,春耕之前,天子、诸侯、大夫、士皆当先往籍田亲自执犁耕作一番,再由籍田令率臣民进行后续耕作,以此向天下人表明诸国看重农耕,并以此举求风调雨顺。”
“此为祈年之吉礼也!”
“陛下并不看重籍田,更不在意礼法,但即便是陛下也曾籍田十数次,以表陛下重视农耕之心。”“太子乃是无双君子,必会遵循礼法行事。”
“太子又亲自研造了秦犁,此足见太子对农耕的看重。”
“如今陛下东巡、太子监国,陛下想来不会理会些许小事。”
“本官以为,今年太子很可能会往籍田代陛下亲耕。”
“而这,就是诸位的机会。”
桓楚闻言微微皱眉:“桓某亦知籍田之礼。”
“然,籍田者,国之大礼也。”
“要么不做,要么就是极尽隆重。”
“若是秦王政籍田,则三公九卿上将军并所有君侯皆当陪同秦王政下田,百官皆当景从。”“即便是太子籍田,在朝群臣亦理应尽数随行,人多势众。”
“此可谓良机乎?”
如果扶苏果真决定要行籍田之礼,一定会严格按照礼法规定来完成此次籍田。
如此,至少会有近万人簇拥在他身侧,且所有在朝重臣必须全数跟从。
仅凭三十六人在近万人的众目睽睽之下刺杀扶苏?
这才是在找死吧!
司马欣摇了摇头:“只要诸位义士能抵近扶苏身前,莫说是百官景从了,便是有数万卫士追随又如何?”
“皆与诸位无关!”
“匹夫之怒,于五步之内可撼社稷!”
司马欣的声音更低了几分:“本官会请人征诸位为籍田民夫,于太子、君侯、重臣们行过籍田之礼后于籍田之中代为耕作。”
“届时,桓壮士可以高呼挖到了一枚竹简!”
“太子焉能视若无睹?”
籍田不大,创造神话!
最初籍田只是归由天子和诸侯所有,又征用民力所耕的私田,但当今天下田亩的主人都已转变成为皇帝,所以籍田就成了天下耕田的代表和缩影。
从籍田里挖出的竹简,那可不是普普通通的竹简。
而是祥瑞!
是天下耕田、天下农人共同献给皇帝的祥瑞!
无论秦廷是真重视还是假重视,都必须要表现的非常重视,否则必将寒了天下人的心!
桓楚恍然大悟,声音也更多了几分兴奋:“届时,桓某还可以满是惊喜的高声念诵其上文字。”“这卷《春秋》乃是孤本,寻常人根本认不出这卷《春秋》的来历。”
“但太子深谙儒学,定然能听得出这卷《春秋》出自孔子之手。”
“届时,太子必定会欢喜至极,迫不及待的要阅此卷,但旁人却没反应过来,未必会主动为太子取来此卷,太子很可能会主动来寻桓某!”
“届时,桓某自然会有刺杀之机!”
司马欣却再度摇头:“未必。”
“太子确实热衷于儒学,但诸多儒学博士难道就不热衷儒学了吗?”
“他们都能听得出这卷《春秋》的来历,他们只会比太子更疯狂!”
“所以本官以为,《春秋》只是诱饵,真正能让桓兄走到太子面前的,是桓兄发现祥瑞的身份!”“若是太子能主动走到桓兄面前自然最好,若是桓兄能持竹简走到太子面前亦可,即便再出意外,太子依旧会召发现祥瑞的桓兄近前叙话。”
“那便是桓兄的刺杀良机!”
既然要做,那就做绝,要做到万无一失!
无论中间出现了多少意外,这卷《春秋》都是由桓楚发现的。
扶苏怎么可能随随便便打发了桓楚?
这可是孔子亲笔做撰的《春秋》,是礼法宝具,若是扶苏无礼,难道就不怕孔子垂泪吗!
桓楚心头一震、双眼一亮,振奋颔首:“上官所言,有理!”
“只是如此一来,便不能将匕首藏于竹简之中。”
“桓某又该以何物刺杀扶苏?”
司马欣轻声道:“自然是农具。”
“插耒亦可杀人!”
“还请桓兄请贵人臂助,若是有机会的话,将细剑藏于插耒之中,待到籍田之际交给桓兄使用!”桓楚认同颔首:“桓某会再请贵人相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