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储副亲耕,沃壤流香!又不是王羲之的书法,何至于此?(2 / 3)
羔羊悲鸣,老牛挣扎,壮豕狂蹬四蹄!
但三十六名体壮如熊的属官却早已将牲畜们压在身下,利用自身的重量和浑身肌肉死死箍住牲畜,甚至还有余力调整牲畜的脖颈,让牲畜的鲜血均匀洒遍祭畴。
直至最后一头牛的头颅无力垂落,扶苏面向炎帝拱手三礼,而后转身高呼:“启田!”
阔步走下祭畴,赢子婴已经牵着一头瑟瑟发抖的耕牛而来。
扶苏对赢子婴颔首而笑,亲手握住了秦犁的握杆。
赢子婴当即拉着耕牛前进,而扶苏则是调整秦犁,让犁铧在耕田中犁出了一道深深的土沟。看着扶苏完全符合礼制要求的耕作动作,博士伏胜竟是眼角晶莹,慨然赞叹:“陛下已有数年不曾籍田,太子却于立储当年便亲自代陛下籍田。”
“诚然,近段时间太子多变,然,那不过只是君子之变而已。”
“太子实乃守礼真君子也!”
“能得太子为储君,实乃天下之幸也!”
一众博士齐齐颔首,每个人都双眼放光的盯着扶苏的动作。
他们眼中看到的是扶苏在耕犁籍田,心中看到的却是扶苏在耕犁儒风盛行的土壤。
这让屡屡遭受赢政重创的儒生们怎能不激动!
直至扶苏推着秦犁在籍田之中来回耕犁五次,赵祈方才朗声开口:“储副五推五返。”
“卿大夫七推七反!”
扶苏松开秦犁,面向群臣拱手而笑:“有劳诸位同僚。”
韩仓当即拱手,振奋的说:“农耕乃是社稷之本,吾等所食皆是田中所出,今日耕田何劳之有?”“还请太子稍歇,由臣等臂助太子同耕此田!”
韩仓、章邯等留守重臣穿着朝服便走进了籍田之中,毫不在意田间泥土弄脏了昂贵的布料,握住秦犁便耕了起来。
紧随其后的,是近万名可谓为“士’的臣子和有爵者。
无人懈怠,无人面露不满。
因为他们都很清楚,他们手中握着的是犁柄,但同样也是他们的权柄!
整场籍田活动持续了大半日,近万人在籍田之中推着秦犁来回耕犁,将整片籍田耕的极其松软。待到最后一批基层官吏们完成了九推九返之礼,赵祈终于朗声开口:“礼毕!”
“籍田令听令!”
“率臣民代陛下耕耘播种,审慎整饬!”
许旻当即肃然拱手:“唯!”
一声令下,十余名籍田属官和近万名农人一窝蜂涌入田间。
桓楚、冯涛等人也都已换上短褐,藏身于农人之中,拎着铁插便冲进籍田,一边劳作一边悄无声息的靠近扶苏。
待走到农人最边缘,桓楚知道不能继续前进了,便将竹简藏于土中,而后惊喜高呼:
“地里有竹简!”
籍田之内本是一片庄严肃穆之色,无论臣民皆不敢大声喧哗。
如今这突如其来的呼声难免引来众人侧目,更是引得一众官吏目露警惕,按剑而来。
冯涛等刺客赶忙凑到桓楚身边,用身体挡住旁人的路线,同时兴奋高呼:“什么?有竹简?此地已经被贵人们来回耕犁那么多次了,若是有竹简的话早就该被贵人们挖出来了,还轮得着咱们?”“诶!真有竹简!这竹简上还有字呢!”
“这可是祥瑞!是炎帝赐予吾等的祥瑞啊!吾等若是将这祥瑞上呈太子,定能得太子重赏吧!”“谁认字啊?速来看看这竹简上都写了什么!”
“吾认!吾本是故齐贵胄!里面的兄台劳烦将竹简送出来,交与吾辨认!”
听到有祥瑞,甚至可能会因献上祥瑞而得重赏,附近农人全都好奇的涌向桓楚身侧,高声喧哗不绝于耳,更有不少农人奋力往前挤,想要争夺那卷祥瑞。
但,无论他们怎么使劲,都无法突破冯涛等人的封锁!
在一众刺客的庇护下,桓楚展开竹简朗声念诵:“鲁庄公有疾,讯公子牙曰:“吾将谁以?’”冯涛扯着嗓子大喊:“都安静!都听听竹简上面写了什么!”
桓楚也抬高声音,扯着嗓子高呼:“公子子对曰:“庆父才。’讯公子侑,对曰:“臣以死奉烦也。’五月,公薨,子烦即位。”
原本伏胜、叔孙通等儒生和官吏看着突然混乱起来的农人们还眉头紧锁,心生怒气。
这是在行籍田吉礼,而不是寻常耕作,怎能胡闹?
此举太过无礼!
若是让炎帝看到大秦上下对待农耕是如此轻佻的态度,炎帝又怎么可能赐予大秦风调雨顺?!伏胜等不少博士甚至已经快步走向扶苏,要请扶苏重重责罚那些作乱的农人。
但当桓楚的声音传入伏胜耳中,伏胜的身形却是一僵。
不敢置信的转头看向桓楚,伏胜侧耳倾听,而后失声惊呼:“这是!这是!”
“庄公传位之史?”
“庄公传位之秘史竞然仍存于世?!”
伏胜再也顾不上所谓籍田之礼,撒丫子向桓楚狂奔而去。
与此同时,叔孙通等所有儒生也齐齐冲向桓楚,狂热的大喊:“速将竹简予吾!”
“快!”
“吾先观!吾乃孔子后裔,吾最善辨认鲁史!”
“汝妄言!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