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储副亲耕,沃壤流香!又不是王羲之的书法,何至于此?(1 / 3)

加入书签

没敢在林间久留,匆匆将车里的辎重扔下,司马欣便迅速驾车远去。

在林子里绕了好几个圈,又反复确认附近无人之后,司马欣才终于坐回车厢内,幽幽轻叹:“汝等求死,吾求活。”

“得罪之处,万望海涵!”

从车厢底部的夹层中取出一卷嫌帛,又取出笔墨和一条死鱼,司马欣迅速磨墨,而后落墨于练帛之上。【近来秦王政愈发暴虐无德、刚愎自用,弟实已厌倦。】

【据闻项兄于会稽郡呼朋唤友、畅饮畅聊、好不热闹,司马某心生向往,恨不能从,也好与诸位豪杰聊一聊这关中趣事!】

【可憾弟肩负狱掾之职,难以公然前往,唯愿项兄寻老友分说,为弟开方便之门,助弟能投奔项兄门下,与项兄畅饮畅聊,享快意人生。】

【弟,拜谢!】

吹干墨迹,司马欣将练帛小心翼翼的卷起装入一枚拇指粗的木筒之中,又掰开死鱼的嘴,将木筒顺着鱼嘴用力塞进鱼腹之中,而后小心翼翼的撩开车帘一角左右张望。

再次确认无人之后,司马欣迅速驱车前往河边,将一枚连着丝线和石坠的鱼钩挂在鱼嘴上,而后将死鱼抛进河中,最后将丝线绑在河边树上。

做完这一切后,司马欣立刻驾车远离此地,将马车和衣裳尽数藏在林间,换上了官袍和冕冠,又解下了驽马的套绳,为驽马系上一条彩绸,重又恢复了狱掾的体面,这才骑上驽马奔回栎阳城。

一路上,司马欣的表情悠哉,目光却在四处寻索,最后落在两名庶民打扮的路人身上。

司马欣眸光微黯,心中警惕更甚。

这两个人,他昨天刚见过!

近几日突然有不少陌生人时常出现在他附近,司马欣令属官盘问过后却发现这些人要么是农人要么是仆从,平平无奇。

但,怎么会有多名平平无奇的人突然时常出现在他身边?

司马欣不知道究竞发生了什么事,但司马欣知道他犯过的死罪可是不少,无论这些人是为何事而来,他都性命难保!

“无碍,无碍。”司马欣用只有自己能听到的声音劝慰着自己:“本官近些年积累的人脉、结识的贵人不少。”

“本官若被捕,那些贵人也都难得幸免!”

“即便不是为了本官,而只是为了那些贵人自己的性命,他们也必来搭救本官!”

司马欣私自放走大量死刑犯,不就是为了广交人脉、以为己用吗!

如今就到了动用这些人脉的时候了!

否则,那些贵人也都得死!

最后看了那两名庶民打扮的人一眼,司马欣策马上前,手持官印朗声喝令:“栎阳狱掾司马欣在此,速开城门!”

始皇帝十一年三月五日。

章台宫宫门洞开,四杆灵兽旗当先冲出,三百卫兵依伍列队前驱探查,一架五马大车紧随其后,车顶玄鸟旗迎着春风猎猎作响。

十数架驷马大车簇拥于玄鸟旗之后,更后方则是大量三马、双马的车驾和趋步跟随的阉人宫女。这般仪仗虽然远逊于赢政巡视天下时的规模,但比之赢政日常出巡时的规模却已不逊分毫!许旻、赵祈二人早已于咸阳城西侧的籍田边恭候多时。

远远望见仪仗抵至,二人立刻率麾下臣属上前拱手,朗声高呼:“籍田令许旻/太祝赵祈,拜见太子!”呼声传出,五马大车随之止步。

扶苏迈步下车,拱手还礼:“有劳诸位同僚代父皇照料籍田,为天下农事祈福。”

“孤,拜谢!”

许旻赶忙拱手再礼:“陛下执犁亲耕此田,方才是为天下先。”

“今日太子代陛下籍田,其礼其孝,皆当为天下表率。”

“能为陛下、太子分忧,实乃臣之幸也!”

扶苏笑了笑,目光又转向赵祈:“吉时还有多久?”

赵祈拱手沉声道:“吉时已至!”

扶苏略略颔首,正声吩咐:“启祭!”

赵祈拱手再礼,朗声高呼:“太子令!”

“启祭!”

“登畴!”

“礼乐!”

早已列于祭畴附近的太乐属官当即鼓瑟吹笙,奏出祭祀华章。

伴着乐声,扶苏拾级登上夯土铸就的祭畴,三十六名太祝属官牵着六头牛、十二只羊和十八头豕尾随于扶苏三步之后。

而在祭畴之上,赫然飘扬着两面旗帜。

居中之旗上书“炎帝(神农氏)’是为主祀,右手旗帜则书“勾芒大神(春神)’是为配祀。登上祭畴之巅,扶苏面对神农氏的旗帜拱手一礼,朗声开口:“皇帝休烈,东巡宇内,储副亲耕,群臣奉璋。”

“秉犁五推,沃壤流香,案盛是务,以承昊苍。”

“九谷充廪,风雨协序,螟塍不侵,塍畦丰裕。”

“黔首力勤,仓廪如阜,佑我大秦,永绥疆宇。”

“神其格思,歆此清酤,黍稷非馨,明德是孚!”

面向炎帝拱手再礼,扶苏声调再长,诚恳高呼:“伏惟尚飨!”

赵祈随之朗声喝令:“奉!”

三十六名属官齐齐将匕首插入牛、羊、豕的咽喉之中!

“咩?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